内地现存最长寿大熊猫巴斯后天35岁啦
2006年5月16日,巴斯因血压高被送往医院体检(资料图)。
福州新闻网11月26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长森 何佳媛 张旭/文 叶诚/摄)内地现存最长寿大熊猫——巴斯,将于11月28日迎来35岁生日。1988年,福州晚报首次报道熊猫明星巴斯,27年来,本报没有缺席它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报道了巴斯扬名国际,成为福州的骄傲,也时刻关注巴斯的健康快乐、生活点滴。这段缘分很长也很美好。在巴斯即将迎来第35个生日之际,让我们回溯时光,细说情缘。
巴斯载誉归榕 本报首家报道
本报编辑部原副主任甘晓葵是福州本地媒体中第一个报道熊猫巴斯的记者,1988年她首次报道巴斯时是文体部记者。和巴斯的缘分,她记忆尤深。
“那是1988年春节前的一天,有一个电话打到报社来,说巴斯等两只福州大熊猫半年前远赴美国圣地亚哥市访问。在约200天对外展出的日子里,吸引了250多万人参观,排队买票的队伍甚至超过1公里,轰动了整个美国西海岸。”甘晓葵说。当年2月11日,本报以《大熊猫赴美展览载誉凯旋》为题在头版首家报道了此事。这篇报道虽然不长,但印象深刻,圣地亚哥动物园协会主席贝蒂·威联斯女士认为,“这次展览是美国所有大熊猫展览中最成功、最轰动的一次”。
虽然此时巴斯已经享誉海外,但福州人对巴斯了解并不多。巴斯回国后,甘晓葵第一次和它“零距离”接触。1988年4月2日和4月3日,福州晚报连续两天在第四版发表甘晓葵采写的通讯《他(它)们给大洋彼岸带去了欢乐》(上、下),详细回顾了熊猫巴斯在美国所引发的热潮。“去年7月27日至今年2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市,掀起了一股疯狂的熊猫热。”“它们独特的表演大大超过迪斯尼世界的吸引力。”“半年多来,来自世界各地250多万人次的观众在这里找到了欢乐,世界上750多家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对福州熊猫进行了近2万篇(次)的报道。”甘晓葵引述当时美国《世界日报》的评价,盛赞时任福州动物园园长的陈玉村等工作人员“以园为家,工作辉煌”,就连曾反对让熊猫表演的华盛顿动物人道协会的会员,也不得不承认:“你们的工作太特别了,世界上很难见到有这样成功的研究。”
27年来本报关注巴斯成长的每个重要时刻。
本报带着市民 走近并了解巴斯
“巴斯很漂亮,很温顺,很聪明,好像会通人性。它还能表演许多节目,比如骑自行车、投篮、踩晃板、滚球,简直像体操明星。而它仅仅接受了两年的驯化,就能做到这些,简直难以置信。”许多年过去了,甘晓葵去过很多地方,也见过许多熊猫,但是在她的眼中,巴斯是最健康、最漂亮、最聪明的熊猫。从甘晓葵开始,本报记者通过一篇篇报道带着巴斯“走入”寻常百姓家。
熊猫老家四川和福州的气候有着较大差异,为什么会选择来到福州?本报记者黄君薇也曾长年跟踪报道福州大熊猫,她在2002年11月19日A4版的《福州大熊猫,榕城的骄傲》做了详尽解释,文章说,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海拔是1500米至3000米,平均温度为4℃左右。而福州的海拔仅为83米,加上福州地处东南,夏季长且气温超过35℃,这种低海拔、低纬度、高气温的地理气候环境很难适合大熊猫的生活。可陈玉村担任福州动物园园长后不久,大胆向国家林业部提出要一只大熊猫,而林业部批了两只,这可把从小就有“熊猫情结”的陈玉村给乐坏了。林业部当时的意见是“福建是侨乡,又与台湾一水之隔,应该照顾。另外福州的自然环境对人工饲养大熊猫更有科研价值”。就这样,1977年,两只大熊猫来到了榕城,福州从此有了大熊猫。
那么,巴斯来到榕城又有什么故事吗?甘晓葵说,巴斯的老家在四川,在它4岁那年,遭遇了一场60年不遇的竹子开花,它饥饿难耐,漂流在一条小河中,被一名女村民发现后得救,因为那条小河名为巴斯沟而且巴斯在当地也有“很漂亮”的意思,于是就以巴斯为名。1984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巴斯来到福州,遇到喜爱它又全心全力照顾它的人们,从此踏上了成名之路。1990年应北京亚运会组委会邀请,巴斯到北京为第11届亚运会助阵,成为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型,名扬全世界。1991年,巴斯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全国春节联欢晚会。2003年、2004年,巴斯先后应邀到广州、珠海、顺德等地出访,受到热烈欢迎。
随着种群扩大,1992年,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又名福州熊猫世界)成立。2011年,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正式更名为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又名海峡(福州)熊猫世界。
熊猫世界曾遇困境 记者调查提交报告
1992年,福州熊猫世界成立,恰好是在习近平同志主政福州期间,熊猫世界所面临的多项困难得到逐步解决。2002年,巴斯成功进行白内障手术后,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专门发去贺信:“大熊猫不仅是福州的,也是全国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期间,以大熊猫巴斯为主角的3D动画片《巴斯向世界人民问好》在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上滚动播出,吸引了众多纽约市民驻足观看。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从福州动物园里拆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后来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海峡熊猫世界。”甘晓葵说,“建立初期,各方面的困难非常多,工作人员非常辛苦,各方面保障又薄弱。”
甘晓葵和新华社、福建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的记者,一起自发调查了解福州熊猫世界遇到的困境,形成第一手的调查报告,并且由她送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家中。
“当时,我来到习近平同志居住的小区,跟一名老依姆打听,她指着一扇虚掩着的门说,就是这里。我就把调查报告塞进门里,然后离开了。”甘晓葵没有想到,几天后,有人主动联系了参与调查的几名记者。习近平同志把他们都召集到一起,认真听他们当面陈述福州熊猫世界遇到的问题。随后,这些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逐步得到解决,熊猫世界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2007年熊猫入闽30年,福州熊猫世界为巴斯庆生(资料图)。
本报点滴记录 巴斯成长重要时刻
在连续追踪报道巴斯和福州熊猫世界的过程中,甘晓葵被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主任陈玉村和照顾熊猫的工作人员深深感动。“35岁的大熊猫相当于人的百岁以上,巴斯不仅是福州的骄傲,也让我看到人的努力可以创造奇迹。正是由于陈玉村主任和他带领的团队不断努力,感染了许许多多的福州人,不断参与保护并培育大熊猫,才有了福州熊猫世界的今天。”甘晓葵所说的,也是本报历任追踪报道大熊猫的记者深有感触的。
据不完全统计,仅近10年,福州晚报有关巴斯的报道就有71篇。本报记者用文字记录下巴斯的点滴变化。其中有巴斯所创造的众多生命奇迹,比如2002年8月20日本报独家报道的巴斯是世界上第一只被发现患高血压的大熊猫。巴斯35年来经历了3次生死大劫难:第一次是在1984年2月14日(情人节),它漂泊在冰冷的河沟中,又冷又饿,幸好被一名女村民救起;第二次是2002年7月23日,在鼓岭避暑山庄因患高血压而血管破裂,造成鼻腔黏膜出血,经过20个昼夜的抢救,病情终于好转(本报2002年8月20日A1版独家报道),第三次就是2010年六一儿童节发病(本报2010年6月23日A6版报道)。
除此之外,本报也记录了巴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乐趣:2009年9月29日,巴斯成为第一只吃月饼的大熊猫(本报2009年9月30日A10版报道);“盼盼”原型巴斯在央视直播中送出广州亚运会祝福(本报2010年11月13日A3版报道);从小就关注大熊猫巴斯的29岁比利时小伙子Je⁃roen Jacobs在去年10月17日来榕看望巴斯(本报2014年10月18日A4版报道)。
据了解,福州诞生了大熊猫的诸多第一次:创造高龄大熊猫产仔并母仔同存活的世界纪录;为我国首次获得大熊猫无干扰生理数据;不用麻醉和捆绑,对大熊猫施行静脉采血、静脉输液长达1小时,创大熊猫医疗史纪录;率先发现严重危害大熊猫健康、造成其成批死亡的急性出血性肠炎的病原菌——赖氨酸脱梭酶大肠埃希氏菌;率先获得大熊猫初乳及其全部成分含量,填补本学科空白;率先发现并报道大熊猫急性胰腺炎、肠道霉菌、高血压病;首创成功大熊猫白内障摘除手术;拍摄首部大熊猫教育影片;与中科院合作进行“异种克隆大熊猫早期胚胎的形成”研究,该课题入选“1999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列;走出一条自建大熊猫血库的路。其中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与中科院于1999年开始合作进行的异种克隆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大熊猫的体细胞与兔子的卵细胞开始分裂重组,形成早期胚胎,这是世界上最早克隆出来的异种大熊猫胚胎。
本报逐一见证了巴斯所经历的重要事件,陪着它一起长大。在巴斯35岁生日来临之际,本报期待有更多的奇迹在前方等待着,让我们共同见证。
本报编辑部原副主任甘晓葵(右)是福州媒体中第一个报道巴斯的记者。
1988年4月2日本报记者报道巴斯载誉归榕。
昨日,寿星巴斯正悠然享受美食。
2002年,巴斯进行白内障手术(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