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5·6”大火最好的纪念

09.05.2017  13:31

    5月4日23时30分,国务院赴内蒙古毕拉河火场工作组组长、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主持会议,集中研判火情,商讨下一步扑救方案。焦玉海 摄

武警森林部队官兵机降后奔袭火场。 纪松涛 摄


激战内蒙古毕拉河森林火场一线。 高飞翔 刘鹏志 供图
   中国绿色时报5月8日报道(记者 焦玉海)  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取得决定性胜利——5月5日12时,火灾扑救前线指挥部传出捷报:火场实现全面合围,外围明火全部扑灭,火灾得到全面封控。
  这距离毕拉河森林大火发生的5月2日,刚好过去72个小时。在这72个小时里,火场指挥和扑救人员克服天气异常、道路不畅、地形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打了一场森林扑火的经典战役,过火森林面积仅有1.2万公顷,保住了大兴安岭万顷林海和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而就在整整30年前,1987的5月6日,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席卷黑龙江大兴安岭,大火持续燃烧了28天,夺去了211条鲜活的生命,烧毁了101万公顷森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森林防火史上最惨痛的教训。
  30年弹指一挥间,我国森林防火事业在教训与反思中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的快速、成功处置,无疑是森林防火事业长足发展的最好注脚,也是对1987年“5·6”大火的最好纪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英明决策
  “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这首先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坚强领导。”国务院赴火场工作组组长、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这也是身处扑火救灾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武警部队官兵的切身体会。
  5月2日12时15分,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火灾扑救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基本遵循。
  5月3日,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以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为组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气象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武警总部等单位派员参加的国务院赴火场工作组,紧急赶赴毕拉河指导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在此之前,刚刚指挥扑救完大兴安岭乌玛林业局伊木河林场入境火的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树铭,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张华,武警森林指挥部副司令员郭建雄已赶到火场协调指导火灾扑救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火灾扑救工作给予全力支持。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主席布小林、党委副书记李佳等也先后来到前线指挥部指导扑救工作,慰问扑火一线的林业职工、武警战士。
  “前方需要什么,后防绝对保证。人力、财力、物资保障都是最高效的。”参与火灾指挥扑救的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杨光跃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越是危难时刻越能彰显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这在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扑救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
   地空协同作战、无缝衔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比于30年前森林火灾扑救以树枝、拖把等简陋的1号、2号工具为主,如今的森林防火设备早已鸟枪换炮,今非昔比,而这也为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的快速扑救奠定了坚实基础。
  5月2日,火灾刚一发生,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就通过卫星监测到了火点。火情就是命令,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呼伦贝尔支队迅速出动600名官兵赶赴现场,并于5月3日凌晨,通过直升机机降将战士投放到起火点阿木珠苏北大河林场附近阻击火头。
  5月4日,火灾扑救进入决战阶段,北线明火全面扑灭,南线火情得到控制。但是一场8级大风不期而至,吊桶灭火的直升飞机无法起飞,北线出现多处复燃火点,南线火场也出现多处火情。“火场瞬时风力能够达到10级,火借风势,形势越来越复杂,一旦控制不住,后果不堪设想。”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局长闫宏光说。
  火灾扑救前线指挥部紧急调动多辆装甲运兵车、坦克等大型装备,第一时间投放大量兵力到火场一线,奋力扑救,严防死守,为5月5日的决定性胜利创造了条件。
  记者在火场一线看到,无人机观测火情、直升飞机吊桶灭火、森林防火专用通信指挥车研判火情、森林消防水车驰援、火箭弹人工增雨……这些现代化的森林灭火装备在火灾扑救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了解,火灾扑救期间,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共调用了12架森林消防飞机参加扑火,其中包括2架M-26、1架K-32、1架M-171、2架AS-350、6架AT-802,此外还紧急调派了2架人工干预天气飞机,调动牵引车、装甲运兵车、内防车等大型车辆上百台。
   一线扑火队员不畏艰险、连续奋战
  在通往火场的道路上,过火与未过火的山林景象迥异:未过火处,白桦树梢嫩绿,树皮在阳光下泛起明亮的白色光泽;过火地段,焦枝遍地,一片狼藉,白桦树被烧成了焦炭的颜色,不见一丝生机。
  而保卫着生命的绿色,在与火魔的殊死搏斗中守护着巍巍兴安岭万顷林海的正是3天3夜坚守在火场一线的广大扑火队员们。
  武警森林部队是毕拉河大火扑救的主力军,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武警吉林森林总队3000多人迅速集结火场,打火头、攻险段,哪里的火势最猛,哪里就有森警部队战士的身影。
  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大兴安岭支队三大队大队长石俊,虽然已经提交了转业申请,但火灾发生后,他还是冲在了最前面。他说,森警部队的使命就是保卫森林资源安全,能在退伍前再上火场是他的光荣,一定会施展所学本领,敢打必胜,圆满完成作战任务。
  广大林业职工特别是森林扑火专业队、半专业队的队员们经受住了火场的考验,他们与森警部队警民合作、密切配合,扑打明火、清理火场,3天3夜值守一线,毫无畏惧,从不退缩。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甘河林业局快速扑火队的400余名队员,在扑灭大兴安岭乌玛林业局伊木河林场入境火后,来不及休整直接转战毕拉河,5月3日凌晨就到了火场一线。5月5日,记者见到扑火队员隋海涛的时候,他正与其他二十几个队员一起倒头睡在火场路边的一辆运兵车里。“我们3号凌晨上火场一直到今天早上才下来。山上风大、冷得不行,每天能睡两三个小时就不错了,给养都是队员们背上去的,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守好自己的火场,不能留一丝明火。”隋海涛说。
  火场就是战场。30年前,“5.6”大火让我们见识了森林火灾的冷酷与无情。痛定思痛,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开始走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30年后的今天,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是对我国整个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体系及森林扑火能力建设的一次集中检阅。
  “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的快速扑救,有许多好的经验需要总结。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确保不出现大的问题,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张建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