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洋科考船从厦门起航 120天纵横大洋12000海里

13.07.2017  10:12
  “向阳红03”科考船从翔安海翔码头起航。 - 新浪
  考察队员与前来送行的家人互相挥手道别。 - 新浪
  考察队员整装待发。(本组图/本报记者姚凡摄)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向阳红03”科考船从翔安海翔码头起航。   考察队员与前来送行的家人互相挥手道别。   考察队员整装待发。(本组图/本报记者姚凡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王元晖 通讯员龙邹霞)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昨天上午10时40分,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电力推进全回转舵桨”的驱动下,“向阳红03”船像出征的战士一样,缓缓驶离厦门海翔码头,向浩瀚的太平洋进发。

  90余名科考人员,将在约120天的时间里,纵横太平洋约12000海里,完成深海生态环境调查与保护等9大科考项目,最后返回厦门。这是“向阳红03”船首次执行的大洋综合科考,也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首次组织实施的由中国大洋协会委托的大洋科考任务。

  “本航次任务是‘蛟龙探海’计划中的环境观测、监测部分的重要内容,共分三个航段。”中国大洋45航次首席科学家林辉说,第一航段以海山生物多 样性调查为主,在西太平洋典型海山及周边海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环境调查;第二航段以资源调查为主,主要在东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地 质调查;第三航段以深海环境调查为主,同步开展水体放射性及海洋微塑料监测等工作。

  4500吨级的“向阳红03”船2016年3月交付使用,并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这次的科考人员,主要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在起航仪式上表示,作为国家海洋局组织的首个全要素综合考察航次,此次大洋科考实现了“一船多用”“一举多得”,在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调查领域打出了一记漂亮的“组合拳”。

  小名片

  “向阳红03”科考船

  中国自主设计与建造、综合观测技术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考察船,具备海洋动力、地质与地球物理、生物生态、大气等环境综合科考能力。

  总长99.8米、型宽17.2米、吃水6.0米,续航力15000海里。

  采用一级动力定位等世界先进航行及控制系统,具备轻度冰况航行能力,可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工作。

  揭秘

  本次科考将探寻哪些深海秘密?

  调查海山生物多样性

  开展微生物类群富集培养

  第一航段亮点表现在:

  1获取海山环境保护所需生物多样性数据和样品。

  2我国首次对西太平洋海山微生物多样性开展系统调查。

  3将首次应用深海微生物长期原味培养系统等手段,开展海山与太平洋海盆中特殊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富集培养与功能验证。

  调查结核资源

  进行鸟类和哺乳动物观测

  第二航段以资源调查为主,此外:

  1水文和气象环境调查方面,开展走航观测,获取航线气象资料,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信息。

  2公海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方面,在作业区及航路同步开展调查海域水体、沉积物和生物等微塑料调查。

  3开展鸟类和哺乳动物观测,为制订有效的物种保护与管理措施提供科学支撑。

  调查深海环境

  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研

  第三航段亮点表现在:

  1通过对位于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太平洋上升流之间的中东太平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调查研究,获取深海大洋的生物与环境样品和资料,探讨调查区海洋生物的种类组成与生态环境特点。

  2将关注海山与周围盆地之间的物种源汇关系。比方说,一个海山的生物有没有可能扩散到另一座海山。 (据新华社)

   背景

  什么是“蛟龙探海”工程?

  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蛟龙探海”是165个重大工程之一。

  “蛟龙探海”工程提出的建议目标包括,到2020年,要升级“三龙”(“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龙”系列无人无缆潜水器和“海龙”系列无人缆 控潜水器)装备体系,发展新一代深海技术;全面提升深海资源认知和勘探技术水平,以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计划等规章建设为切入点,完成矿区申请与保护区建设 战略布局;完善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库,推动深海生物基因产业发展。到2030年,全面实现建成深海强国的总体目标。(据科技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