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二课堂”,课改还是注水?

30.03.2016  09:48

  《跆拳道展示与防身术教学》、《充气娃娃之恋》影音交流会、《古今长安——诗词中的“长安”意象》、《街舞体验课》、《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对抗教学》……福州大学大一学生吴锐这学期只要完成这12次课,就可以获得校选课2学分。

  据了解,这是福州大学的“第二课堂”(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实践选修课),由学生社团联合会2008年创办至今,并在2010年获得学校教务处学分认证。学生上完本学期“第二课堂”所有课程即可获得2学分,抵校选课学分。

   教学新模式的试验田

  “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有利于学生课余时间发展特长、增加学识、陶冶情操的学习、教育、交流和实践活动。除了有关部门和有关教师的指导、引导和帮助外,主要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一般分为学术研究交流、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实践、主题讲座等形式。

  目前国内设立“第二课堂”的高校不在少数,例如复旦大学亦非常重视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十分丰富。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大二学生姜顺俊介绍,该院的“第二课堂”内容是学科竞赛活动,由教师带队,规定学生需修满6个学分方能毕业。

  福州大学的“第二课堂”是作为正式的选修课程,由社团学生授课,按照校选课标准常年开设。

  福州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大三学生俞欣杰介绍,本学期的“第二课堂”共招收77名新学员,皆为大一、大二学生。课程涵盖学术、经济、思想、科技、艺术、体育、公益类,由12个不同类型社团的学生授课。

  “‘老师’是学长学姐,内容是趣味性强的社团文化和活动。上课气氛很好,大家兴趣盎然。”黄小芮是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大一学生,她上学期参加的《街舞体验课》让她印象颇深,课程结束后她留在社团里继续学习街舞。

  福州大学酷玩协会负责人肖志颖是《街舞体验课》的“老师”。为了备课,之前烂熟于心的动作他都要再去观看视频教学,把最基本的动作分解开来。“我们在教学中也会介绍街舞文化和嘻哈文化。”正是这样的流行又简单,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将教学延伸到户外,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第二课堂”成为教学新模式的试验田。

  福州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指导老师张茜茜表示,“第二课堂”是为了辅助第一课堂,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课程,大大提升了学习趣味性。

   选修人数不多质疑混学分

  经过9年18期的发展,福大“第二课堂”的选修人数仍旧不多,这学期共有120余人报名。

  据悉,“第二课堂”抵消的是自然科学类学分。该校学生校选课要求学分为6分,分为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经济管理类、公共艺术类、工程技术类等类别。能选修自然科学类的多为文科类专业,而福大为理工科高校,报名人数十分受限。

  福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一学生小王表示:“首先上课时间在周六晚上,其次担心仅两个小时的课堂没法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

  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小黄质疑其中“混学分”的学生不在少数。“课程种类很多很丰富,但我不喜欢松散的课堂气氛。讲座介绍类的课程有不少人在浑水摸鱼。

  俞欣杰表示,目前考勤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而针对多为介绍性课堂的质疑,“我觉得这倒也不违背初衷。我们是想以多形式的课程,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他还透露,未来将会进行更多的社团联合教学,多种形式创新课堂。“上学期民乐社、茶艺社和汉服协会合作上了一堂《中国雅文化初探》,传播传统文化,反响很好。

  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晓翔认为“第二课堂”的确需要从课程建设入手。“学生也要讲学生爱听的课。如果只是为了学分而来,课程的效果甚微。”他建议社团除了学生授课之外,还可以聘请专业的人来授课,提高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