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靠抓阄 这事“专业”吗?

24.09.2015  10:44

    近日,湖南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的500多名学生在面临分专业时“摊上事”了:校方经过研究决定,成绩排名前200位的“学霸”可自选专业,排名靠后的普通学生则需要通过抓阄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前途命运靠手气来决定?此举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撒花:公平是相对的

    “起码这次南华大学能开先河去制定规则,来保障相对的公平,这是合理的。”网友“Lqi”认为。

    网友“如此低迷”也赞同南华大学的做法,他认为,这是大二分方向,一个方向就那么多的名额,随意选择依旧会有被调剂的,所以当然是用心学的先选择,其余的按抓阄,抓到不合适的还是可以找同学换,还有可以调试的机会,这样难道不公平?如果自由分配被调剂了换都不能换,那不是更坑爹?

    更多的网友则认为,专业资源配置,完全接受学生的自愿选择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利于学校的学科发展建设,更会加剧以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就业形势。

    记者查看了网络上许多关于专业分流的报道发现,实行大类招生之后,许多学校都和南华大学一样,曾经或正面临着学生盲目从众追捧热门专业的难题。在不少高校的相关负责人看来,学生热衷热门专业无可厚非,学校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兼顾学生的特长、意愿和公平,但是评判的第一标准依然是学生的成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表现获得自选机会,这是能力的体现。

    拍砖:抓阄“拼人品”太草率

    “难道不是全部按排名自主选择才更公平吗?”网友“学弟你的鞋带掉了”表示,专业分流的初衷就是希望能以学生、市场的自主选择,来淘汰一些发展无前景、就业无市场的专业,以达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专业”的目的。

    网友“愤怒的小马驹”说,连高考还允许所有考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爱好报多个志愿呢,为什么一所高校的一个系,就不能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规则?

    对此,也有网友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每一个人都希望在大学学习的知识是自己喜欢的。基于兴趣爱好之下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喜欢的专业不能学习,学习的是不喜欢的专业,那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而且由于专业不对口,遇到的挫折也会更多。

    专家:应建立更完善机制

    对于该高校做法,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公共教育管理系主任赵容表示,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高校大类招生的目的在于,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更高要求,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教育培养,在大学前一、二年的学习中,激发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学科兴趣,认知自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选择的各项专业。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分流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各专业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科研资源、各类成果,以及近几年各专业毕业生单位去向、最低薪资、考研、出国留学、专业相关度等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填报专业志愿。

    “此外,高校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专业分流机制。除了考试这种单一手段外,可适当增加面试、申请转换专业、申请在校内或跨校辅修第二专业等配套制度来合理确定学生分流专业。”赵容建议说。

    (记者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