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托管”小医院 老百姓“托福”享实惠

28.12.2015  11:38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与市二医院结对“帮扶托管”,实现各项工作发展提速转型

  虽然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就在家门口,但过去,马尾市民看病首先想到的,还是去市里的大医院。区级医院薄弱的服务能力造成了马尾区患者外流比例全市最高。2年后,这家医院却发生了神奇变化,收住的病人与之前相比,增长了106.2%,业务总收入比同期增长了93.5%。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原来,2013年福州市创建了县级公立医院发展新机制——由福州市第二医院对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进行“帮扶托管”。

   问症:患者流失率全市最高

  马尾距离福州市区仅有20多公里,常住人口超过24万。但是,薄弱的医疗卫生水平让老百姓对本地医院“敬而远之”。“改革以前,医院总共床位才100张,日均住院人数12人,是福州市实力最薄弱的县级医院之一。”开发区医院原副院长傅义为告诉记者,当时医院的很多科室建设,甚至处于空白阶段。

  这一状况造成马尾区患者外流比例在全市最高,超过70%的参合患者选择入住省、市医院,住院费用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4倍。“10多年没去过马尾医院了,大病都是去市区看,小病自己去药房拿药,说实话,不是很相信这里的医疗水平。”家住马尾的陈依伯这样表示。

  患者流失率高,收入自然上不去,这也导致了医院留不住高端人才,医疗水平很难提升。

  “群众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医院职工不满意”的“三不满”问题,长期困扰着开发区医院。

   开方:与市二医院“帮扶托管

  2013年,福州市卫生局出台支援开发区医疗卫生工作意见。借助医改的东风,开发区医院试点采用“帮扶式托管”,引入省市专业团队,快速带动发展。

  经过多方考察,2013年8月28日,开发区医院与福州市二医院签订托管合作协议,双方正式“联姻”。正式托管后医院新班子在坚持“管办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框架下,运用“三甲”医院管理、技术与服务三大优势,积极探索与实践新常态下的医院管理新机制。

  福州市二医院迅速组建了帮扶管理团队,与该院原领导班子对接,共同组成新的领导班子。同时,市二医院遴选优秀临床专家兼任该院各临床科室主任,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专家在临床管理和学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此外,市二医院利用自身管理优势,对该院开展季度运行管理,力推医院各项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及法制化的运行轨道,实现开发区医院整体管理升级。

  除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开发区医院的诊疗水平也随之得到较大提升。市二医院每天派遣2~5名专家来医院开展诊疗,以进一步提升医院综合医疗技术水平。派出内科、外科、病理科、骨科、检验科、B超室等科室主任对该院进行业务传帮带,帮扶康复科、口腔科提升改造。利用市二医院骨科品牌优势,通过“高位嫁接”模式,对医院骨科进行改造提升。目前,该医院骨科技术水平己逐渐成长为重点核心科室,并与台湾高雄中正骨科医院建立协作关系。

   效果:患者、医院、政府共赢

  经过2年多帮扶托管的深入,开发区医院的改革成效日益显著,形成了患者、医院、政府三方受益的共赢局面。

  该院新引入了星级评价系统,2014年患者满意率达91%;2014年在省卫计委开展的全省203家二级以上医院满意度问卷调查情况中,该院上半年排名第54位,下半年排名第44位;2014年7、8月该院客服中心开展职工对医院满意度调查,满意率94.5%;2014年度政府绩效考核,区人大、区政协对医院班子考评满意率为90.7%。

  当地居民也愿意在当地看病了。2014年,医院收住病人5221人次,增长率为106.2%;业务收入总量增长了93.5%。预计今年医疗服务收入将比上年同期增长30%。

  梧桐花开,有凤来仪。托管后,开发区医院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经营医院发展:建立了总投资2500万的体检科,是区域内唯一一家具有现代化专业健康体检机构;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建设“中医馆”,项目投资500万;建立疼痛科,开展各种神经痛、颈肩腰腿疼痛、关节炎、肌筋膜炎、癌痛、顽固性疼痛等项目,填补医院空白;改造皮肤科,总投资300万元,开展各类皮肤专科疑难杂症诊疗。

  帮扶托管模式的成功推行,大大提升了开发区医院诊疗管理水平、有效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题,初步实现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树立了福州市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的新范本。(福州日报12月28日第A2版 记者 林晗 通讯员 陈丽文/摄)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