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大医院将压缩普通门诊 医生向基层转移

15.10.2014  08:19

昨天,本市出台《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影响医改全局的五大方面改革思路,《意见》中提到的改革5年-8年全部落地。

按照《意见》,本市将建“金字塔”形纵向医疗服务体系,大型医院诊疗将逐步大幅压缩普通门诊,大量医生要向基层转移。

除署名外均据京华时报记者陈荞

□政策

医院按服务功能定位不再按区域级别划分

意见》提出,要建立“金字塔”形的纵向医疗服务体系。今后,“医疗机构将按服务功能定位,来划分分级诊疗体系,而不再按照区域级别来划分医院。

此次发布的《意见》对各医疗机构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指出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医学中心将主要承担医学科研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承担区域内急难重症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常见病、慢性病、重症康复和疾病防控、健康促进等功能。

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说,过去医疗机构的管理是按区域功能划分,形成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它实际是区医疗中心的概念,整体负责周边地区的医疗任务,“这就会让老百姓在心目中认为三级医院就是服务功能强,越往下越差,大家的感受是高级人才在上边,底下没什么人才。

韩晓芳说,大家从理念到实践都认为基层就是水平最差的,医生是最差的,资源配置也是最差的,“基层医院不强起来,让基层居民首诊不可能。

她透露,前几年甚至有一种现象,把“基层”混同于“基本”,就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只允许用基本药物,其他都不能用,最后造成大医院里30%以上都是拿药的人,去开药的。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说分级诊疗,实际上分级诊疗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患者还在无序就医,大医院各种疾病通吃,所以导致大医院供不应求,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韩晓芳介绍,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医生不满意、患者也不满意,但另一方面,政府大量投资建设的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有些又吃不饱,资源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