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关键词诠释大国总理的民生情怀

20.08.2014  11:55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他描述了新一届政府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这张网,总理希望能覆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障房等,还要完善低保、大病救助,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

  一年多来,中国政府的许多重要改革议题围绕民生设置,重大发展举措着眼于民生改善,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月3日,在湖南大学学生创业就业沙龙,李克强总理笑赞创业大学生有勇气,思想活跃,有创意火花。

   关键词一:最大的民生是“就业

  去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他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把力气更多地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放到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

  随后,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对就业的重视。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会见出席夏季 达沃斯 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就业是每个政府都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

  今年 两会 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他强调,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7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重申,保就业是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区间调控必须确保的民生“下限”。

  据人社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在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下近十年来同期最高值,是政府各项改革举措向民生领域倾斜的结果。

   关键词二:教育公平

  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李克强总理强调,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本届政府的三大任务,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去年1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贫困地区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

  用职业教育破解中国就业难题和经济发展难题,也是新一届政府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今年2月,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李克强强调,要用改革的办法形成良性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共同办好职业教育,增加就业,不断释放“人才红利”。

   关键词三:稳物价

  7月1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他强调,既要关注经济增长,保持今年经济增速在7.5%左右,也要关注物价水平,把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更要突出就业、收入等民生内容。

  李克强总理在访欧期间也表示,只要有利于支撑比较充分的就业,经济增长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物价水平的变化也要避免人民生活受到大的影响。

  一年多来,中国整体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 2.3%。

 

 

 

 

  3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赤峰市铁南区考察棚改。

   关键词四:让亿万居民“出棚进楼

  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分别在去年6月26日、今年4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两次提到了棚改。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改善民生的硬任务,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各地调研时也十分关注棚改情况,天津西于庄棚户区、赤峰铁南棚户区、包头北梁棚户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详细询问棚改进展,强调决不能一边高楼大厦,一边棚户连片。

  今年6月18日,李克强总理英国演讲时再次提到了棚改。他指出,中国还有1亿人在城市的棚户区里生活,解决这些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截至6月末,国家开发银行新增承诺棚改贷款676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发放2195亿元,发放额同比增长433%。这将惠及棚户区居民213万户。截至6月底,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530万套,基本建成280万套。

   关键词五: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本届政府出重拳,用重典来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李克强强调,对于侵害公众食品安全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总理强调,治乱用重典,监管出重拳,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付不起代价。

   关键词六:向雾霾宣战

  李克强在今年两会上答记者问时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因为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

  去年9月,国务院就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提出具体目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

  据环保部统计,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相关措施的落实,同时受气象条件利好影响,今年上半年74个城市总体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58.7%上升为60.3%,提高1.6个百分点。

 

 

 

 

  2013年11月5日,李克强来到抚远前哨农场,登上驾驶室,拽着扶手与农机手攀谈,询问购机补贴,与他们一起细算成本账收入账。

   关键词七:“医改”事关民生福祉

  “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去年6月28日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指出:“医改事关民生福祉,也是民心所向。各地方、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推进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向深化改革要红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今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产品”,必须下大力气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要放掉许多不该管的事情,”李克强总理说,“但像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类事情,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关键词八:把中国的“饭碗”端牢

  “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去年11月5日上午,在前哨农场现代农机发展中心,李克强与农户交谈,了解当地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他说,农业改革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最重要是让农民富起来。

  李克强在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调研时表示,中国有13亿多人口,吃饭、穿衣还得靠农民。“13亿多人吃饭、穿衣、增加营养,基础还得靠农民,拿锹、拿耙的。我也是农民出身,我们一起把中国的饭碗端牢,让13亿人吃饱,吃好,增加营养。

   

 

 

 

  24日,李克强来到山东德州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65%的员工都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他叮嘱大家,你们现在是“新市民”了,不要忘了孝敬父母。

   关键词九:“新市民

  “你们现在是‘新市民’了,不要忘了孝敬父母。

  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城镇化是中国政府的工作要点。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对于长期居住在城市并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农民工,要逐步让他们融为城市“新市民”,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同等的权利。不能把他们视为城市的“二等公民”。

  7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与山东德州袁桥社区居民围坐拉家常。该社区70%为农民工,总理与这些“新市民”掰手指细数城镇化好处。一位农民一口气数出进城的6大好处,旁边又有人补充了两条。总理笑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让你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今后会让你们生活得更好!

   关键词十:民生保障“兜底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兜底线就是说我们国力所限,基本保障的标准还是低水平的,总会有一部分人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陷入生活的窘境,基本保障兜不住,还要进行社会救助。我们绝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

  不管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是在全国各地调研时,李克强总理都曾多次强调构建民生保障兜底制度。其实,无论是保基本,还是兜底线,基本对象都是普通百姓。所以政府部门未来的工作,必然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