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为建设绿色幸福之州献策
福州新闻网2月1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组 文/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园林花海……清新福州已成为榕城的亮丽名片,绿色生态成为榕城最重要的优势。16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参加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永泰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强调,“十三五”时期,福州必须始终高扬绿色发展旗帜,着力建设绿色幸福之州。
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福州建设中,让福州城乡之间都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昨日,市人大代表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自然管养助力园林建设
【现状】二环路“景观环”、三环路“绿色生态环”;建成闽江经光明港至八一水库步行道、金鸡山观景栈道、金牛山观景栈道等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100多公里;新建扩建金山公园、南公园、江心公园等10个公园……如今,在福州城区步行500米就有绿地、公园、广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9%,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3.43平方米,初步形成富有福州山水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代表建议】“建设绿色园林景观有成效,难题在于如何管好。”高洪义代表建议自然管养,首先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当地原生态状况,并与设计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在工程竣工后,尽快对周边因建设而裸露的土地,进行抢救性恢复。大型工程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呼吁有关部门严格配套设施建设审批制度,坚决制止违法的、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
杜绝污水直排内河
【现状】2011年起福州市全面实施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对107条内河进行整治。目前,西湖、安泰河、白马河、晋安河等32条内河已基本完成整治,江北城区内河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水质明显改观,福州内河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并荣获201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代表建议】“目前内河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市建委、市城管委、市园林局等。”郭琼代表说,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立专门内河监管部门进行管理或指定单一部门统一管理,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的现象。还要优化内河规划设计,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如采取小流域生态治水模式。“大量沿街商户、小区甚至生产企业将污水接入市政雨水管,造成污水通过雨水管流入内河。”柯子亮代表说,要优先开展已有的雨污分流改造,杜绝污水直排内河。
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并重
【现状】近年来,福州城区共有400多家工业企业实现了异地搬迁和腾笼换鸟发展,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十二五”以来,我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项目,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进一步降低,全市实施了269个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去年底,《推动福州新区“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工作意见》出台,提出“应坚持生态优先,按照生态型城市发展模式指导新区开发建设,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新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代表建议】阮云代表建议围绕以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电子商务、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支撑产业,实施重点招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江口片区作为福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建议在新区开发中注重历史文物群以及山水生态保护,结合现代化都市建设,打造吸引投资、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形象。
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现状】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要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近年来,我市持续以宜居建设提升生态建设。在污水处理方面,市区已建成19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市52个乡镇生活污水纳入县城或工业区统一处理,62个集镇、150多个农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代表建议】张秀云代表建议市政府帮助永泰县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建设和完善各乡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此外,她还建议市政府建立福州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制度,每年安排固定补偿资金上游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专项用于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