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30多所院校携手推动学术中文

21.11.2015  12:24

  据港媒报道,香港中文大学(中大)11月18日举行“中文学术评鉴与发展高峰论坛”,联同北京大学(北大)、南京大学(南大)、上海交通大学(上交大)及台湾大学(台大)作为发起院校,以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共32所院校签署“推动学术中文合作协议”,以提升中文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是两岸四地学术界的一项盛事。

  论坛汇聚了两岸四地超过30所大学接近100位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两大国际期刊引文索引资料库Scopus(由Elsevier拥有)和Web of Science(由Thomson Reuters拥有)的代表出席,就推动学术中文的未来合作方向及实行计划提出意见,互相交流,亦为提升华文学术地位奠下了重要的里程碑,极具历史意义。五所发起院校的出席代表包括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台大校长杨泮池教授、上交大常务副书记郭新立教授、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强教授及南大校长助理范从来教授。参会的27所院校代表加入签署协议,展现两岸四地院校团结力量及决心。这32所院校将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联盟,携手共进,为推动学术中文发表及提升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地位而共同努力。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表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学术评量系统都以英语为主,非英语出版的研究和论文,往往得不到适当的重视及认可,也未能完整反映华语地区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我们的语言和文字,承载了我们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而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中文的地位亦不容忽视。我很高兴与北大、南大、上交大及台大的校长有着相同的理念,发起举行此次论坛,并得到来自两岸四地各大学的支持及参与,协力加强合作,让人文社科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以中文发表,发光发亮,提倡国际学术界以论文的质量而非语言作为评核标准。这亦是中大一直坚持‘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使命。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学术评量系统以英语为主,故未能完整反映亚洲及华语地区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两岸四地的中文期刊因没有一个能全面覆盖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研究成果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也没有公认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致令中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欠缺认受性,大大影响了华文人文与社会科学著作的地位。

  两岸四地大学校长在2012年的年会上已签署备忘录,倡议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为提升学术中文的国际地位、优化人文社科领域中文期刊的评鉴指标,两岸四地的大学校长近年开始就此议题展开讨论,并倡议各院校为促进中文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提升共同作出努力。中大、北大、南大、上交大及台大作为发起院校,协力共同推荐优质中文期刊名单,冀作为两岸四地及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参考,并藉此提升中文在全球学术界的影响力。五所院校期望日后将会有更多两岸四地的院校加入合作,以进一步推动中文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附件:“中文学术评鉴与发展高峰论坛”出席院校名单

  1 香港中文大学

  2 台湾大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4 北京大学

  5 南京大学

  6 山东大学

  7 中山大学

  8 中国人民大学

  9 北京师范大学

  10 台湾中央大学

  11 台湾交通大学

  12 台湾成功大学

  13 台湾政治大学

  14 台湾清华大学

  15 台湾阳明大学

  16 四川大学

  17 吉林大学

  18 同济大学

  19 东南大学

  20 武汉大学

  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2 香港大学

  23 香港城市大学

  24 香港教育学院

  25 香港理工大学

  26 香港岭南大学

  27 清华大学

  28 复旦大学

  29 华中科技大学

  30 华南理工大学

  31 厦门大学

  32 澳门大学

  33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34 香港浸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