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新增20多个城市综合体 福州商业格局“多心多点”
5年前,说起娱乐购物,多数人往往只会想起东街口和宝龙城市广场,它们曾是福州最具特点的商业名片;5年来,福州多了万达、泰禾等20多个城市综合体。5年间,750万福州人的娱乐购物活动半径跨越到了“三环”。
自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福州经济亮点频现,经济总量不断扩容,新区、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福州人谈及最多的话题。
商业格局
变为“多心多点”
“万达不仅是一个购物综合体,它更带动周边路网建设,随之而来是人口聚集和房屋价值攀升,人流量与日俱增。”2009年入住仓山泰园小区的陈先生,亲眼见证了金山片区在仓山万达带动下逐步崛起的过程。
以2011年为分水岭,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在福州各地兴起。台江区现有宝龙城市广场、万象城、苏宁广场、台江万达等,仓山区有仓山万达、爱琴海等,晋安区有东二环泰禾广场、五四北泰禾广场、世欧王庄等,鼓楼区有恒力城等。
经初步统计,五城区建成和在建的城市综合体超过20个,福州市民选择的购物休闲广场已不再局限在东街口和宝龙城市广场,商业格局从“两心多点”到“多心多点”,区域消费渐成主流。
面对电商的冲击,具有线下体验优势的城市综合体也摸索出了越来越多行之有效的策略,除了自己也开始“触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措施外,从2014年开始,各大商场更加注重节日氛围的打造,以近两年圣诞节为例,不少商场投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营造节日氛围来吸引消费者,并且加大促销力度,利用微信等新的传播、销售手段,引来了不少消费者。不少城市综合体一天的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单日销售额屡创新高。
产业项目
支撑闽江口崛起
“ 十二五 ”期间年均增长11.2%,其中第二产业增长尤为明显,201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737.50亿元,201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482.44亿元,有力支撑了福州经济发展。
这两年是福州获国家政策支持的密集期,福州成为全国首个涵盖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试验区“五区叠加”的重点开发区域。尤其是去年8月,福州新区获批,产业发展更是进入快车道。
2015年10月1日,在罗源湾南岸的连江可门开发区,申远己内酰胺项目启动一期桩基施工作业,这标志着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项目正式动建。该项目总投资400亿元,是去年福州新区产业项目中最大的手笔。未来,可门工业区将形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锦纶生产 基地 。
凭天时之利、地利之便、人和之势,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正源源不断地汇聚福州新区。2015年10月10日,福州市 民营 企业投资项目推介会在榕举行,共有60个项目上台签约,总投资1038亿元,其中福州新区项目48项、总投资827亿元。
作为“新区建设年”的2016年,更是全面掀起新区开发建设的新热潮。今年将争取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推进产业重新布局调整,打造临空经济区、闽台(福州)蓝色产业区、江阴工业集中区等一批重大园区。
转型升级
经济多元发展
5年来,我市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经济转型升级路径日益清晰:政府谋划大战略,以大手笔、大视野,及时引导转型升级;企业主动突围,寻找新产业,开拓新市场,自觉实践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而其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关键。
新产业不断涌现,改革浪潮和转型升级之风更是吹遍福州。
在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中国科技馆、惠普、联想、甲骨文等诸多行业龙头携34个VR和大数据重点项目上台签约,福州有望成为全国领先的VR产业集聚区以及全球VR产业重要的创新创业平台。
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福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为连接 海峡两岸 、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海上丝绸之路技术转移核心区、海峡两岸协同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制度创新
吸引企业入驻
创新意味着前沿和领先,去年,福州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89.36亿元,居全省第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13.8%提高到2015年的19%。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我省共有5家企业入选,包括福州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福耀集团2家榕企。这意味着福州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领域已走在全省前列。
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不断涌现,自挂牌以来,福州自贸片区先后推出7批77项体制创新举措,22项为全国首创,2项复制推广到全国,1项复制推广到全国4个自贸试验区。至8月31日,福州自贸片区新增企业18924户,注册资本总额2378.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