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石狮:建立多元供给体系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

29.05.2018  17:21

  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存在着供需错位、供给不足、供给不专等突出问题。近年来,石狮立足实际,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瓶颈突破,实施政府和社会双轨投入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优化供给方式,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上积极作为,初步形成覆盖全域、城乡一体、服务均等、便捷高效、特色鲜明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服务方式多样化,破解“供需错位”难题

  一是丰富定点式公共文化服务。统筹管理使用城乡、企事业单位文化设施,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100%免费开放。按照全域一体建设标准,投入540万元推进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实现全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分期分批改造提升全市12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完成46个、正在推进3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其中卢厝村、石渔村被确定为泉州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推动综合文化站常态化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互动、文化创意沙龙等服务。因地制宜建设10处集阅读体验、学习交流、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百姓书房”和13个24小时自助服务“数字图书馆”,前移阅读服务端口,打造“15分钟阅读圈”,全市10个百姓书房总藏书达10多万册。二是推广流动式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到基层,2017年实施文艺表演、精品巡展、文化结对等流动文化服务“四进”(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活动110多场。开展流动图书服务21期、出车近400次,服务点涵盖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服务对象从街道社区居民扩展至村(社区)群众、企业职工、学校学生及部队官兵,将过去的“开门借书”升级为“上门送书”。推出“图书借阅一卡通”,建立“总馆—分馆—分点”图书流通借阅制度,目前已开展23个馆际间通借通还服务,轮换图书数量达3.2万册,实现图书资源共建、共享,石狮市图书馆被省列为2018年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单位。三是创新定制式公共文化服务。针对不同群体提供量身定制的公共文化服务,依托137所老年学校开展文化教育,依托职工活动中心为外来职工免费培训音乐、舞蹈、健身等活动,依托127家全民阅读点为基层群众提供专业阅读服务,依托41所学校少年宫常年开设灯谜、舞龙、南音、书法等48个优秀传统文化兴趣项目。探索“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推进“石狮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完善“资讯查询、在线点播、在线阅读、活动推介、交流反馈”五大服务功能,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和文化团体资源线上线下共享互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免费文化“点餐”服务。

   推动供给主体多元化,破解“供给不足”难题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出台《石狮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规范,加大对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送地方戏、设施开放、文体活动、数字服务等8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投入。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推动市级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老干老龄活动中心、体育场、游泳馆等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及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统筹协调机制,破除传统体制分灶吃饭的旧格局,打通纵向跨级、横向跨域公共文化联动通道,集聚各级各部门文化资源,在广场文化节、海上泼水节、古卫城文化节、渔民文化节、民间戏剧节等大型特色文化活动发挥优势效能。坚持“一镇(街道)一品牌文化、一村(社区)一品牌文化”,加强各镇(街道)、各村(社区)文化交流和互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二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机制,公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目录》,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方式和流程,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升支出比例。2017年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32个,由具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广电传媒、海百合、向阳花开等文艺公司、团体等社会力量承接,开展“音为你”文化惠民剧场、“喜迎十九大 建功新石狮”广场文化艺术节、邻里文化节、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120余场,惠及群众8万余人。三是引导群众自办文化。引导群众自发传播文化,自建民间博物馆、美术馆、图书社,把群众从文化服务的“享受者”转变为文化建设和服务的“主导者”。 著名侨领杨孙西投资建设占地数十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四端堂”园区和“杨孙西艺术馆”,成为荟萃闽南建筑艺术、民俗风情、历史人文的“城市会客厅”。鸿山镇东园村的农民自发筹资、自编自演的系列微电影《东园有狮》,扩大闽南狮阵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鸿山镇东埔村村民自发筹建的海峡渔文化博物馆,展品近400件,成为闽南渔文化教育实践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石狮市民蔡友谋40年来藏书2万余册、组织出版150余种图书保护史料,1992年自发出钱、出地、出书,创办绿洲读书社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目前读书社已拥有36个分社,1万多名社员,筹备升级的绿洲图书馆已基本建成。此外,一大批石狮乡贤投资兴建的世茂文化博物馆、闽商文化馆等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

   推动文化队伍多层化,破解“供给不专”难题

  一是壮大专业文化力量。健全文艺创作激励机制,2017年组织首届“醒狮”文艺奖评选工作,评选获奖作品57件,首设优秀文艺创作库,展示优秀文艺作品26件,激励全市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建设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石狮市文艺工作者之家”,成为广大文艺人才免费进行艺术展览、文学交流、排练展演等活动的艺术孵化阵地。引导石狮日报社与社会合作运营开办“一品堂艺术馆”,常态化开展文艺作品展览、文化艺术交流、培训和经营活动等多元化服务。培育、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及各级文艺协会会员,目前全市基层文艺协会16个,拥有国家级协会会员61名,省级会员163名,市级会员246名,本级会员2806个;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8个,演员1200名。二是建设志愿文化队伍。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广泛发动、招募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具有文艺技能、热心文化事业的人士投身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事业,成立各类文化志愿队伍16支,注册志愿人数达1100余人。同时,各镇(街道)选派成立127人的文化协管员队伍,纳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发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志愿服务和文化设施的管理服务,在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专艺专能、文娱休闲、文化欣赏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服务群众近10万余人次。三是培育民间文化人才。注重南音、闽南什音(石狮)、高甲戏、石狮狮阵、青莲面线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集聚1名国家级、8名省级、32名泉州市级、53名石狮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建立大师工作室,设立灯谜传习中心、卢厝狮阵武术馆、洪厝什音传习所等非遗传习点,持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建立带徒授艺、以赛练兵、集中培训、交流帮扶等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灯谜传承人方面,实现全市中小学灯谜常规课程全覆盖,先后有60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谜会比赛奖项。(中共石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希妍)

福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让民众触手可及
  近年来,福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文明
福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让民众触手可及
  近年来,福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福建新闻
闽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记者从日前省文化厅召开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福建新闻
福建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记者从日前省文化厅召开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