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引外资掀发展热潮 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

01.12.2014  14:09

  连日来,位于三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的福建三恒集团有限公司,呈现一派产销两旺的火热场景。作为我市引进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公司上下正在积极筹备企业成立30周年庆典。

  30年来,我市累计批准港澳台资和外商投资企业1840家,其中,港澳台项目占85%,欧美日项目占7.5%,东南亚及其他国家项目占7.5%;批准合同外资3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市利用外资总量持续增加、领域持续拓展、结构持续优化、水平持续提升,闽台港澳侨合作持续深化。2013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增幅达21.36%,增幅居全省九个设区市首位。成功引进香港优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我市设立“福建丰华融资租赁”、引进香港闽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闽信小额贷款”,这两个项目使我市在“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领域实现利用外资“”的突破。

  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我市深入实施外资项目带动战略,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和扶持外资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2012年,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和促进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外资项目用地、鼓励设立外资总部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设立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生产型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支持、简化审批程序等方面进一步鼓励外资企业发展。从今年7月1日起,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等外经贸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各县(市、区),在全省商务领域率先实现“零审批”。

  搭建平台唱好戏。我市主动“走出去”,积极组织赴北京、上海、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开展招商活动,参加“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积极“请进来”,办好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适时举办三明市投资环境及项目推介活动,采取集中推介和点对点洽谈相结合的办法,广泛邀请和接触客商,与客商面对面地洽谈项目,促进项目合作。

  做好服务促发展。我市加大项目投资促进力度,建立外资企业招商、落地、发展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对重大外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用地等生产要素方面提供优惠和保障,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台账、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外资项目在洽谈、报批、建设和后续服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大田浩特纺织科技、永安钛合金、万年水泥等一批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落地。其中,大田浩特纺织科技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市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外资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388万美元。在产品销售方面,市外经贸部门积极发动、组织外资企业参加广交会,并免费为外资企业在网上广交会“三明馆”平台发布产品信息,促其与采购商的直接交流对接。今年来,全市共有120家企业上线发布信息,其中多为外资企业,上线产品总数计3540多款,获得匹配采购需求计2.7万余条,获得境外采购商询盘计2789个。上线企业中已取得订单21个,累计2100多万元人民币。

  地缘优势促合作。我市着力用好海峡两岸(福建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及6个功能区平台,以农林资源开发利用、贸易旅游等领域为重点,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和赴台参展的机会加强对台招商,促进明台产业对接,着力吸引台资发展我市农业、林业、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引进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电子、旅游等新兴行业和商贸、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历年来,我市累计引进台资项目337个,合同利用台资3.2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2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批准项目总数、合同外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8.3%、10%和5.1%。其中,今年引进的台明铸管项目是至今我市引进的投资额最大且建设进度最快的台资项目,总投资5600万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000万美元,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批办、当年动工,并有望在年内实现投产。

  利用外资对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有力促进我市税收和劳动力就业工作。由于大部分外资企业经营期满或由外资转内资,目前全市正常生产经营的外资企业近250家,就业人数1.65万人,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71.72亿元,纳税约7.54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