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外国志愿者来福州学习水上救生
外国志愿者在西河沙滩上进行“浅滩入水游法”。
昨天一早,当西河游泳场退潮时,来了一群“生”面孔——15名肤色黝黑的外国人,他们一个个排着队,扎进了西河水中。
原来,他们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国家的水上救生志愿者,分别来自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正跟着福建省红十字会水上救生教练们,在福州参加为期9天的水上救生培训。昨天他们进行的是河海救生训练项目。
闽江成了大课堂
“立正”“稍息”,经过几天的训练,15名外国志愿者早已熟悉这些中文口令。昨日上午9点左右,在教练的指挥下,他们换上水母衣(专业防晒泳装),做好准备动作之后,跟着高级教练程剑光一个接一个下水,开始了第一个项目“长泳”。原本有些安静的志愿者们,一入水就欢快起来,很快游到了闽江中央。而教练员们则通过救生艇不断“造浪”,考验着志愿者们的应变能力。
江面上忽然多了这么多外国人,吸引不少岸边老百姓的目光。“难得一见啊!”一位依伯笑着说,“也不知道这些外国人适不适应这闽江水。”
十几分钟后,志愿者们陆续上岸,纷纷竖起大拇指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自马尔代夫的志愿者木沙,本职工作是一名警察,在闽江里游泳,他觉得游刃有余。他说,和马尔代夫的海浪相比,江里的波浪平稳多了。他介绍,这次他们国家来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潜水导游……其中一名潜水导游沙一德告诉记者,这一趟中国行所学颇丰,像救生浮标、救生抛绳等救生设备,自己还是第一次接触,觉得十分实用,希望跟着中国教练多学些救生技能。
外国志愿者在练习利用救生板救人
比肩男人的女志愿者
这支志愿者队伍中,有两名女志愿者——娜莎琳和妮娜,她们来自孟加拉国。
和其他志愿者不同,她们是当地红十字会的官员,水性不如专业进行水上救援的男志愿者。但她们努力学习,抛掷救生绳、沙滩入水等每一个项目,她们都认真对待。
“我们国家有很多像闽江一样的河流。”娜莎琳说,孟加拉国洪涝灾害多发,所以在闽江上进行“实战训练”对她们而言,很有借鉴学习的地方,她们要把全部所学带回自己的国家,让更多的人掌握。水上救援训练需要充足的体力,当记者问到她们会不会吃不消时,她们有些骄傲地回答:“完全不会!”
体验风土人情为福州“打Call”
“Everything is good!”采访中,外国志愿者们这样盛赞福州。
这些天,他们在学习之余还体验了福州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去过三坊七巷、鼓岭,骑过共享单车,学过中国书法,还去了学生街来了一场接地气的采购。阿里说,福州很漂亮,街道很干净。木沙称赞说“食物很棒”。有趣的是,虽然福州天气很热,但对他们来说“天气很适宜”。
“今年已经是第二期了。”福建省红十字会水上救生高级教练魏勇生介绍,15名志愿者都来自有港口和海岸线的国家,这些国家对水上救援服务都有很大需求。虽然他们本身游泳技能都很强,但在专业水上救援这一块仍比较欠缺。因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特别委托水上救生基础工作和培训经验丰富的福建省红十字会,承办南盟国家水上救生员培训班。
据了解,早在2016年,省红十字会就曾承办第一期南盟国家红十字会水上救生员培训班,为三国培训水上救生志愿者18名。(记者 陈丹 陈建国 实习生 杨春景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