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部长:应对亚洲安全挑战需要新手段
外交部副部长 刘振民
近来,外界对亚洲安全形势的看法似乎以负面居多。“经热政冷”、“信任赤字”成为流行词。我刚刚去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出席东亚合作系列高官会,与东盟邻国高官努力寻求破解亚洲安全难题之道。
冷战结束二十多年来,亚洲地区总体保持了和平与稳定的局面。亚洲国家不断创造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东盟主导的地区合作进程为增进各方互信、促进大国良性互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亚洲地区形势的积极发展势头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亚洲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挑战。近期马航MH370航班和韩国“岁月”号客轮失事,去年网络安全上的棱镜门事件,近日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遭恐怖袭击,这些都是非传统安全挑战给普通民众带来最现实和最直接威胁的例证。
历史积怨、领土海洋权益争端等本地区传统安全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全球化的今天,陈旧安全观念犹存,一些国家仍信奉军事同盟、强权政治等旧安全观,实施亚洲“再平衡”,强化双边军事同盟,在地区国家间制造了新的摩擦和对立。如果亚洲因此陷入分裂,将没有赢家,只有输家,且地区国家受损最大。
军事同盟还通常以同盟关系而非事情的是非曲直划线。但凡盟友所为,无论正确与否都要支持。这就必然会导致同盟内一些成员自恃有强大盟友支持,采取冒险举动,渲染和挑动海上争议。
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规定,争议应当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各方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宣言》应得到所有签署方的全面有效落实。拉拢域外国家介入只会适得其反。
中国的一个邻国单方面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违反了《宣言》,侵犯了中国依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享有的合法权利。我们敦促另一个邻国立即停止对中方在本国海域内正常作业的各种干扰,恢复南海安定。我们将与这个邻国继续保持沟通,妥善处理当前问题。
当今时代,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中国与东盟国家正成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新环境下,要解决21世纪亚洲安全问题,必须要有新的安全观念。
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积极倡导以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为核心的亚洲安全观,呼吁培育亚洲新的安全架构。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我们不能为了让一个国家或部分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综合安全,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合作安全,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同时,亚洲是包容、开放的亚洲,欢迎各方为亚洲安全和合作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要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我们如何共同推动实现亚洲和平与安全?
第一,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夯实彼此信任的基础。亚洲经济一体化即将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中国愿在其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第二,促进大国良性互动。大国应理性客观看待对方战略意图,抛弃冷战思维,合作应对全球挑战。这是地区国家的期待,东盟主导的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等多边机制可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妥善处理分歧和争议。一方面,应通过声索国之间的直接谈判与协商和平解决妥善处理争议。另一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应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我们致力于同东盟国家一道,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并稳步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同时,应大力开展海洋经济、环保、救灾、海上安全等海上合作,增信释疑,积累共识,互利共赢。
亚洲国家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亚洲安全观正可为此提供指导。
【责任编辑:蔡晨烨】【值班编辑:林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