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虫”:6种小虫市民需谨慎

16.06.2015  18:51

  莆田网讯 临近7月,各大学校即将迎来放假时段,而由于夏季的高温天气,小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的时间不断增加,防“虫”则成为家长们担心的问题。家庭主妇刘女士有三个孩子,一说起夏季的小虫子,担心地说道:“隐翅虫还真得要留意,去年夏天邻居就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被咬,现在还留着疤。”

  据了解,夏季最常出现的具有危险性的小虫子有6种,这些虫子体型虽小,却毒性十足。长卵圆形,背腹扁平的蜱虫,颜色呈红褐色或灰褐色,一般如芝麻粒大或米粒大。吸血后会往体内钻,很难拔下来;它通过叮咬吸血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无形体病等可致人死亡。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灌木丛边缘、草丛及河岸的恙虫,喜欢叮咬人体潮湿处,如发际、颈项、腋下等,被叮咬后98%都会产生黑色焦痂。毒隐翅虫,虽然本身不咬人,但是体内有毒液,被打死后毒液会流出来,皮肤沾染其体液后出现红斑、水疱甚至糜烂,且拍死他的手,摸到哪里毒液就会带到哪里。穴居型蜘蛛,被其咬处可看到两个针眼口,严重时局部红肿并逐渐扩大。被咬后会大汗淋漓,并引发全身症状如头昏嗜睡、困倦无力、呕吐腹痛等。黄蜂则因此毒液为酸性,会损害心肌,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疼痛。严重者全身水肿、昏迷,引起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等。而毛虫不用口咬人,其体表长有毒毛,毒毛蛰入人体皮肤后,往往随即段落,放出毒素。

  在此,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夏季进行户外活动时,在外露部位最好涂抹趋避剂,离开时检查衣物防止虫子附着。在发现被虫子叮咬时,切忌在皮肤上拍打压碎虫体,可用嘴吹掉或甩掉,以防虫体本身的毒液沾染皮肤。如若感到不适,应该及时就医。(本网记者 曾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