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养生需防秋乏 医生建议每天增睡一小时

23.08.2014  14:49

  8月23日讯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处暑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省人民医院传统内科主治医师闫超表示,处暑养生,防秋乏是重点,这段时间作息应调整,每日睡眠宜增加一小时。

  闫医生指出,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从养生的角度讲,从这时起,人们的起居作息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处暑后每日中午最好都睡一小时。年轻人午睡可有效地对抗秋乏,午睡能帮老年人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

  闫医生提醒:“民间多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处暑后早晚虽凉爽,但天气干燥多风。处暑后早晚温差加大,建议有胃肠疾病尤其是慢性胃炎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身体变化。”

  处暑过后天气干燥多风,饮食上适宜多吃滋润的食物,“此时是肺经当值,大家可以在饮食中多添加梨、银耳、鸭子等能滋阴润燥的食物”。闫医生表示,大家也可以吃些清热安神的食物,如蜂蜜、菠菜、奶类、莲子等,每次不要吃太多。多吃蔬果可以生津润燥、消热通便,还能补充人体的津液。

  日常注意胃肠和脐部的保暖,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子穿露脐装,寒气都会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时间长了,寒气会积聚在小腹部位”。医生建议,晚上睡觉时肚子要盖上被子。

  虽然天气要转凉了,但医生也不建议大家立刻就增衣,“最好是慢慢添加衣物,以保证身体的耐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