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将近 当心“秋燥”伤人

22.08.2014  19:44
 
   8月17日“出伏”后,3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专家提醒人们,此时节,暑气渐去,凉意渐生,小心“秋燥”伤人。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每年公历的8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至黄经150度时,交处暑。“”是终止的意思,即,炎暑天行将结束,秋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虽然中午还比较炎热,但是早晚已经有了浓重的凉意,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左右。
  气象资料显示,处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虽然仍处于夏季,但气温下降逐渐明显,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渐生起,但要想迎来真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还要耐心等到9月份。
  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少,气候干燥,是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处暑也是“秋燥”的开始,这样的天气里,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干咳无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对付“秋燥”要多喝水,最好在白开水中加些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尤其是百合、梨子和莲藕;起居作息相应调整,尽量早睡早起;在保持室内通风的基础上,可在室内养些绿萝、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