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盲练成"好声音" 草根合唱团从连江唱到维也纳

13.05.2016  10:26
  

  在连江,有一支特别的合唱团,70多名成员中有木匠、渔民、矿工、教师、护士等。他们没有受过科班音乐教育,有的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却能演唱拉丁语、英语、意大利语歌曲,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昨日,记者探访了这支“爱歌合唱团”。

  成员多无音乐基础

  早上7点,家住连江县潘渡乡仁山村的木匠赵华宜就骑着摩托车出门了,去20公里外的城关参加合唱团排练。

  这样的排练每周一次,成员们从周边乡镇聚到一起,最远的离城关有两个小时车程。“我们有三四个成员是从连江的‘天涯海角’——北茭村赶来的,早上6点多就要出门坐车了。”合唱团创始人之一、声乐老师陈兆河告诉记者。

  爱歌合唱团成立于2008年,最初只有十几人,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由于没有音乐基础,陈兆河每周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传授基本乐理和五线谱知识。

  “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只是在电视上看着一群人聚在一起唱歌,感觉很有气势、很好听。但真正接触后,我觉得合唱就像一个磁场,深深吸引了我。”赵华宜说。

  通过艰苦练习终成“好声音

  “声音像纸一样透亮平和。”省交响乐协会会长、国家一级指挥家曹澄这样评价爱歌合唱团的“好声音”。

  然而,合唱团刚成立时,成员间互相干扰、跑调是家常便饭。为此,合唱团成员坚持学习五线谱,还请曹澄当指导老师。

  54岁的赵华宜在合唱团成立之初就加入了,分在男高音声部。从没接触过美声唱法的他,要么声音往高走、很突兀,要么因为害怕不敢唱出声,导致整体声音不协调。“老师要求很严格,不让看简谱,每名成员入团后要先学3个月五线谱。我就偷偷把简谱写小一点,标记在五线谱上对照来看,过了半年才能直接看五线谱。”赵华宜说。

  凭着一股农民的韧劲,赵华宜坚持了下来。他干活时唱歌,吃饭时听歌,就连走路时也哼着曲调。8年过去了,他成了合唱团的骨干成员。

  刘必林是小家电老板,加入合唱团后开始自学电脑打谱软件,现在成了团里的高手。零基础的学员们也琢磨出自己的“”办法:天天唱,把歌唱得烂熟于心,每个声部分开练习,然后聚在一起和声,再由专家现场点评。

  每次集中排练产生的费用,成员们共同支付。大家还自带菜、锅,一起煮午饭。

  针对进度落后的成员,陈兆河还送教下乡,让每一个人都能跟上进度。苔菉镇渔家女吴燕云和安凯乡药工杨赛珍,如今已成长为女高音部领唱。

  正是凭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这支草根合唱团才不断成长。现在成员们不但能唱8个声部以上的高难度作品,还能用英语、俄语、拉丁语、意大利语等多语种进行合唱。

  草根合唱团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

  2012年10月,省交响乐协会在福建大剧院举办义演,爱歌合唱团在全省的舞台上首次用英语、拉丁语、普通话演唱了《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平安夜》等8首国内外经典歌曲。

  “这是我第一次在民间合唱团看到如此坚持使用五线谱学习曲目。”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著名指挥家陈光辉曾说。

  2013年,爱歌合唱团收到了来自中国合唱协会的邀请,参加当年12月在维也纳举办的世界合唱日活动,与各国合唱团同台演出。“最初听到要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大家都以为我被骗了,直到我拿出邀请函大家才相信。”陈兆河说,“这是成员们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大家精心准备了3首歌曲,包括中文歌曲《相思》、拉丁语歌曲《安魂曲》等。

  在后续活动中,爱歌合唱团还在维也纳城市广场演唱了连江本地曲目《江海相拥的家乡》,并在德国演唱了十几首歌曲,包括《茉莉花》《保卫黄河》等。

  就是这样一支来自中国的草根合唱团,用原生态的和声征服了欧洲的专业级听众,在世界合唱日活动中荣获了A级奖。(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林冰)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