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要夯实“娃娃教育”

19.09.2016  19:43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拥有最为古老,最为厚重的文化积淀。从中国独到的建筑文化到别具一格的军事文化;从中国独有的书法到自成一家的功夫;从春秋百家经典到宋词、元曲、清小说。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世界文化的核心之一,其影响力不仅广泛作用于东亚、东南亚,甚至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

  然而,中国近代史却俨然成为了外来文化的“侵略史”。西方人用大炮敲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用“”文化砸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牢笼。不少国人对于自身传统文化不再自信,对于西方文化则“趋之若鹜”。时至今日,我们所熟知的麦当劳、肯德基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西医强压中医一头,西式教育备受追捧,就连我们的传统服饰也完全被西装衬衫所取代。

  西方文化有所长,亦有所短;中华文化有所短,也必有所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外国人尚且叹为观止,争相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树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呢?笔者认为,增强国人文化自信不仅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还要着重抓好“娃娃教育”,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夯实“娃娃教育”,家长应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启蒙导师”。当下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启蒙存在很大误差,宁肯教授孩子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也不愿让孩子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然而一些孩子却被教导成了“自私鬼”、“小皇帝”和“脏话王”。西式教育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不能一味推行“拿来主义”。相反,西式教育应当成为中式教育的补充,家长应成为中华文化的“启蒙导师”。不仅要教会孩子“温、良、恭、俭、让”,教会孩子诗词歌赋百家经典,还要培养孩子对于书法、国画、声乐等方面的兴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孩子接触到的“第一文化”。

  夯实“娃娃教育”,学校应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修行圣地”。近些年来,笔者所处地区的学校都在大力推行“朱子文化进校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一些乡村少年宫也在增办书法班、国画班和特色非遗文化班,各中小学校园里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都浓重了几分。让学校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修行圣地”,需要学校大力营造中华优秀文化氛围,盘活中华优秀文化学习资源,创造中华优秀文化学习条件;需要教师夯实自身中华优秀文化功底,保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品德。

  夯实“娃娃教育”,政府应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护航使者”。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推行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想要抓好中华优秀文化的“娃娃教育”,政府应当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将推行中华优秀文化作为一项长期固定的国策;在资金上予以支持,鼓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为学校提供专项教育资金。

  中华文化虽然并不完美,然而却足以让我们自信。以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加之政府、学校以及每位家长的尽心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对于自身文化会越发自信从容。(浦城县委文明办 书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