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转型是当下的第一“考题”
编者按:近日,最忙碌的要数基金子公司了。在新的监管及市场背景下,基金子公司将不断去通道化、去杠杆化,如何“转型”是当下急于解答的首道考题。《证券日报》记者对资管规模稳居前三的基金子公司重点采访,探求其主动业务转型的可能方向及方式,同时,还梳理出新产品备案、公司高管来源等数据干货。走进基金子公司,随我们一道洞悉其中的微妙变化!
资产证券化 PPP产业基金 股权投资 新三板投资 量化对冲
基金子公司主动业务转型“广撒奇兵”
■本报记者 赵学毅
6月上旬,随着高考、中考的落幕,走出考场的莘莘学子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然而,对于基金子公司来说,一场考试才刚刚开始,如何“转型”是摆在它们面前的第一道考题。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官方微博微信:证券日报微基金)记者采访了当下资管规模稳居前三的基金子公司,或许是鲜见媒体的提问,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最新资管规模为8407亿元)、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最新资管规模为6157亿元)均表示,“目前时机不成熟,不便回应相关问题”;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公司(最新资管规模为8156亿元)则毫不避讳,其总经理蒋志翔向记者吐露了今后转型的重点方向。
“我们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倾斜于主动业务转型升级,比如在资产证券化、PPP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业务领域上公司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中后台的支持力度,调整业务考核指标以激励上述转型业务的发展。”蒋志翔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子公司仍是目前市场中最具创新活力和最灵活的投资平台。在新的监管及市场背景下,行业将不断去通道化、去杠杆,并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和对底层资产的配置上有新的破题。
子公司转型多管齐下
资产证券化是首站
近日,证监会下发《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控指标指引》,基金子公司设立的门槛大幅提高;与此同时,还积极摸底已成立基金子公司的情况。在当下子公司“净资本监管”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不少基金子公司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业务范围与发展定位、风控指标体系等有着较大力度的改进。
纵览基金子公司监管新政,资产证券化(ABS)业务对净资本及风险资本的占用最少,因而基金子公司人士普遍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基金子公司去通道化、朝主动管理方向发展的切入口。根据基金子公司风险资本的计提,一对一专户业务将最多按1%计提,ABS业务则按照0.1%—0.2%计提,主动管理业务最多将按3%计提,“节省”资本的ABS业务成为“香饽饽”。
“《规定》和《指引》也通过对不同业务风险资本差别化计提指标的控制,引导行业的转型升级方向。在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投资等业务领域,因风险资本占用较少,有了更多的比较优势,这些转型鼓励方向与民生加银资管的转型定位不谋而合。公司将进一步落实、细化在转型大背景下的运营、风控流程重构和调整,加快业务转型过程。”蒋志翔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主动放慢了发展脚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倾斜于主动业务转型升级,比如在资产证券化、PPP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业务领域上公司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中后台的支持力度,调整业务考核指标以激励上述转型业务的发展。
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了解,除了民生加银资管外,嘉实资本、博时资本、华夏资本、工银瑞信资管、交银施罗德资管等在内的十多家基金子公司,已经发行了资产证券化项目。除了布局资产证券化外,PPP产业基金、股权投资、新三板和量化对冲业务也成为基金子公司转型主动管理业务的重要方向。
费率平均上浮逾5倍
子公司摒弃通道业务
上海一基金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自2012年底第一家基金子公司成立后,基金子公司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期,截至2016年3月底,79家基金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9.8万亿元,同比大增115%。众所周知,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大多来源于所谓通道业务,即通过出借自身牌照,将外部资产(银行资产为主),以产品合同形式在公司内履行一个流程,以实现信贷资产的表外化。基金子公司并不直接参与该业务的资产管理,也无需主动、系统地进行项目开发、产品设计以及风控安排。“通道业务层层加码,本质上是监管套利,并不可取。”他说。
与此同时,民生加银资管总经理蒋志翔则表示,通道业务是个宝库,在做通道业务的过程中,公司可以学习到其他金融机构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从而形成公司的业务特色。通道业务的实践还可以让公司对经济环境和行业冷暖保持较高的敏感。近一年来,公司在如何把通道业务转变为金融合作类业务,实现收益和风险在不同机构间的再配置进行了有益的实践。“《规定》和《指引》的发布对资产管理行业来说都是一个良好的转型机遇,基金子公司行业的成立时间较短,新规的出台将引导行业向自主投资及投行业务领域聚焦,摒弃简单的通道业务。”
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了解,考虑到风险资本计提、引入风险准备金等因素,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的费率平均需上浮逾5倍。不少基金子公司已明文规定,力争年底前将通道业务规模缩减30%至40%。
看来,在监管新政倒逼下,基金子公司去通道化势在必行,基金子公司会否与信托公司产生冲突呢?
蒋志翔就此表示,“基金子公司灵活性会高些,创新空间较大,业内在讨论的机构牌照的归属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重新审定。新规出台后,信托系基金子公司有可能会消失一些。”
(赵学毅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