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方式,拉近理论与群众距离
让理论声音入耳入脑入心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些都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受百姓关注的民生实事。”党的十九大刚刚落下帷幕,台江区“南仙茶摊”学习圈的老人们,就迫不及待将十九大精神纳入茶摊的学习讨论话题中。
“南仙茶摊”学习圈是福州市打通理论进基层渠道、拉近理论与群众距离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委讲师团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条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方式方法,丰富理论宣传教育内容,提升基层理论宣讲队伍的宣讲能力与水平,让理论声音更加深入基层,更加入耳入脑入心。今年9月,市委讲师团被中宣部评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理论宣传教育遍地开花
24日下午,一场题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宣讲,在鼓楼区华大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举行。会场内座无虚席,来自基层一线的社区干部们一边认真聆听报告,一边做好学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理论宣讲,我们更系统地了解了‘两学一做’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对指导我们基层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华大街道公益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璐莎在聆听报告后说,“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宣讲深入基层,不断提升大家的知识水平。”
像这样的主题宣讲活动,如今在福州遍地开花。今年以来,市委讲师团重点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砥砺奋进的五年”等重点专题开展宣讲工作,并与我市深入推进“攻坚2017”、滨海新城、水系综合治理、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截至10月中旬,市委讲师团组织全团力量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2场,受众达1.5万余人次。
理论宣讲形式持续创新
为了让理论走进寻常百姓家,福州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方式,将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融入闽剧、茶摊故事会、老人读报沙龙、百姓社科理论讲坛等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品牌。
“今年结合移风易俗主题,我们编排了《面子》《收礼》等闽剧小品,在文化三下乡、惠民演出正戏开始前表演,用小故事来说大道理,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听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党的政策的理解。”长乐市科技文体局文化艺术科负责人高琼说,“理论进闽剧”每年演出50多场,深受群众喜爱,走出了一条基层理论宣传普及的新路子。
在台江区高桥支路的“南仙茶摊”,每周末邻里街坊们都会聚集于此,和民俗专家一起,攀讲闽都传统文化,讲述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南仙茶摊”学习圈成立于2014年,茶摊主人翁文峰说,希望通过这种原汁原味的聊天,传递道德、滋养文明,在潜移默化中扩大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创新基层理论宣讲路径,福州将传统的“请宣讲”模式转变为“送宣讲”模式。目前全市已建立了首批37个“理论宣讲进基层联系点”,并推动县(市)区建立县级联系点,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宣讲活动落地生根。
理论宣讲队伍不断强化
这些天,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福清市港头镇草柄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勇一边通过报纸、电视等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一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准备即将开展的十九大报告宣讲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位高远,我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倍感兴奋和鼓舞。”王长勇表示,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向草柄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宣讲,团结带领大家将草柄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
把话筒交给普通百姓,让群众成为宣讲主角,全市各级宣讲队伍不断壮大。
“通过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宣讲网络,不断优化全市业余讲师团队伍,我们选拔了一批优秀基层宣讲员队伍。全市现有业余讲师团12个,总人数达215人。”市委讲师团团长张启强介绍,这些业余讲师来自不同行业,他们立足群众视角,深入学校、乡村、企业、海岛,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故事。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效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百场宣讲进基层活动,不断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工作引向深入。”张启强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