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保队伍如何突破“伪军”尴尬?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新媒体专电 “有不少基层环保执法队伍反映说,自己像‘伪军’”,环保部政策法规司相关人士说,“虽然是调侃,但也的确反映了一些尴尬。” 一支手持“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执法队伍,怎么会觉得自己像一支“伪军”呢?记者日前走访河北、天津等地环保部门了解到,原来,基层环保队伍在能力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甚至还有一些基层环保部门依靠收取罚款维持开支,经费、车辆、着装都得不到保障,不仅形象有悖于一支执法“正规军”,甚至还成了一个“高危”职业。 执法身份尴尬:经费靠罚款 车辆被清理 着装像“伪军” 环保部一名官员告诉记者,在基层调研时,有的环保执法人员千方百计地希望有警察一同前往,“哪怕只有一名警察,至少也能让被查企业老老实实,不敢乱来。如果没有这一名警察,环保执法人员不仅有可能根本进不了被查企业,甚至可能被企业保安人员殴打。” 环保执法人员何以对警察共同执法如此期待? 记者采访了解到,环境监察人员是受环保部门、行政机关委托执法。由于环保部门未列入行政执法序列,全国近7万人的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大部分是事业编制,并存在大量临时聘用人员,“名不正言不顺”导致环保部门在很多方面面临尴尬。 “就单从执法服装来说吧,制服代表法律严肃性,但环保部门一直没有制式服装,现在环保执法人员服装不统一,有蓝色的、白色的,五花八门,出去执法,就像‘伪军’似的。”河北省环保厅政法处相关负责人说。 由于不是执法部门,公车改革后,环保部门的执法车辆被清理,有的县一辆执法车辆都没有。河北某县环保局一名监察干部说,局里本来配了5辆执法车,后来因为超标被全部没收了。现在河北省要求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2小时到达现场,“没办法,只能借局长的车,或者‘私车公用’,总不能打车去执法吧”。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基层环保部门的基本运行经费都没有保障。记者采访中,一些基层环保部门透露,以前普遍靠吃排污费来维持办公经费,现在主要是靠处罚收费。“现在企业环保意识强了,或者经济形势不好关停了,处罚的机会也减少了,开支越来越困难”,河北一名县环保局长说。记者了解到,河北省环保队伍2014年底有近2000人拖欠或未全额发放工资,有个别县办公经费实在紧张,工资发不下去,只好环保局长自己去执法。 一方面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人力不足。天津市环境监察人员总共只有约350人,基层力量严重不足,在河北有的县,有上千家企业,但监管人员只有十几个人。基层环保人员介绍说,一个稍微大点的企业,涉水、涉气排放节点太多了,去两个人看完需要2到3天的时间,根本忙不过来。 抓了小偷,却把警察关起来? 一些基层环保人员介绍说,新环保法的严厉举措,是一把双刃剑,“不用或用不好,会伤及环保队伍自身”。 首先,环保队伍本身就欠缺专业性。河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北环保部门非专业、无专业的人员占多数,而且知识结构老化。在乡镇一级环保机构,环保工作人员多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对政策掌握不透、对法律理解不够、对违法事实认定不准等问题。 其次,环保局长也可能管不了环保。“环保工作涉及10多个部门,作为同级部门,环保部门如何监督、落实其他部门呢?”邢台市环保局一名官员说,这种状况下,环保实际工作中管理脱节、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环境质量差了、发生污染事故了,被追责处理最重的都是环保部门。” 最重要的是,不少基层环保人都对环保追责的力度格外忌惮。环保部相关官员说,环保执法人员其实是存在较大风险的,“执法人员很难发现企业暗管偷排,这也是很正常的,但哪天一旦事发,作为企业老板也就罚一些钱,但执法人员却会因监管失职罪坐牢。抓了小偷,最后把警察关起来,这种问题非常尖锐。”这名环保部官员说。 基层环保人员把这称为“无限责任”,并形容基层环保队伍的心态是“战战兢兢”。在一些地方,环保局长变成了一个“高危”岗位,一些人宁可不提职也不当环保局长。 执法环境复杂 “亮剑”仍需保障 基层执法环境复杂,到底有多严重? “一家企业花了80多万元,挖了好几公里设置暗管偷排污水。接到举报后,怎么都查不到排污点,一直到了枯水期,才在几公里外的河道中间找到了暗管。”邢台市环境监察支队长侯涛说,事实上,很多企业都有应对检查的预案,有的企业设了两道门卫,往往执法人员还在门口沟通,电话已经打过去了,现场和证据都被破坏了。 为了进入现场执法取证,环保执法人员想尽了办法,包括给送料人10块钱,搭他的车进工厂调查取证。 阻力,也挺大。 按照新环保法的要求,不查就是失职。“基层环保执法两难问题很多,遇到环保问题很多地方领导会说‘家丑不外扬’,如果地方环保局报给环保部,书记市长就会收拾他。”环保部一名官员说。 基层环保执法人员,不仅面临恐吓和人身威胁,甚至有环保局长担心上街会被车撞。不少基层环保人员表示,应该通过制度设计营造更好的执法环境。(记者巩志宏、李鲲、乌梦达、罗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