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政和:昔日“二五区” 如今富美城

16.11.2014  11:12

在政和县,当地人用险恶的""/和动武的""/这两个字,来形容一些偏远乡镇的闭塞、贫困和落后,""和""的谐音--"二五区",成了这些乡镇的代名词。这些年,随着宁武和松建/两条高速公路的通车,政和的生态资源和区位空间/被打通,绿色发展潜力巨大,让政和县摘掉了"二五区"的旧帽子。

下了宁武高速,沿着县道再开十分钟,就能抵达政和县镇前镇。这里海拔1000多米,过去由于交通不便,镇前,一直是政和"二五"区的贫困代表。而现在,高速路打破了镇前的平静。 汤文池是政和县的退休干部,曾经在镇前任乡长,村民们都叫他汤司令。宁武高速通车后,汤司令觉得村里的鲤鱼文化很有发展潜力,就回到镇前,带领乡亲们筹措资金,建起了鲤鱼文化园。现在的镇前,一条鲤鱼溪穿村而过,两岸是整洁统一的乡土建筑,一年四季,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来这里度假。 (汤文池 政和县退休干部:最终还是立足生态旅游,这几年来看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还挺多的,整个旅游业我想过去将来是很有希望的。) 大山里的生态禀赋,就像一座绿色宝库,而修一条好路,就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东平镇凤头村,有一片100多亩的楠木林,2013年,村里修了一公里的木栈道,直通树林深处,从此,楠木林的生态旅游火了。 (杨辉 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村民:我们沿路的楠木都很大,像这么大的楠木有多少棵?这么大的有两百多棵,两百四十多棵,这个胸径有多大?这个胸径有八十以上,八九十以上了。) 村民祖祖辈辈的精心保护,让这片可贵的楠木林得以完整保存,旅游开发以后,每逢长假都会接待四五万人次前来观光。沾楠木游的光,杨辉自家种的茶叶,比以前多卖出了一倍。 (杨辉 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村民:这几年,加上旅游开发,游客多,销量一年比一年增加。) 利用农闲,许多村民都开起了农家乐,杨辉也借机开了个小餐馆,一到周末是一座难求。 (杨辉 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村民:黄金周生意都非常好,周五都要预订。) (何宋林 政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随着宁武高速、松建高速的相继开通,把政和不但连接了长三角的经济大动脉,还把政和从原来偏僻的山区小县变成了闽北临海港最近的县城。) 2013年政和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南平市前三名,与2010年相比,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和规模工业总产值都实现了翻番。


编辑:张立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