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五名交通运输领域基层党员代表分享体会—— 坚守交通一线,服务百姓出行(权威发布)
6月23日,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名交通运输领域基层党员代表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我的岗位在一线”这一主题与中外记者交流。
“16年来,我和团队成员共排查出1600多个谎报瞒报的危险品集装箱,保障了进出上海港船载危险品运输的安全。”在上海浦东海事局副局长陈维看来,自己从事的海事工作就像“水上交警”,负责让船舶航行更安全、让海洋环境更清洁。20年前,长江口深水航道每天只有五六艘次船舶通过,现在,通行的大型船舶和超大型船舶每天有200多艘次。往来船舶多了,空气质量却更好了,这让陈维很是自豪,“从2016年4月上海港实施船舶尾气排放控制工作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碧海蓝天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自动化码头是现代化港口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山东省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带领团队一道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建成了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6名骨干成员中,有23名是共产党员。三年半的时间里,团队累计召开了3000多场技术分析会,对所有细节进行了反复论证,完成了国外通常需要8到10年的开发建设任务。”张连钢感慨,艰巨任务面前,党员干部充分展现出了先锋模范作用、拼搏奋斗精神,“如今,我国港口拥有了很强的作业能力和很高的作业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青海省公路局海东公路总段养护中心副主任贺生兰是一名养路工,30多年来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工作。这些年,贺生兰负责养护的40多公里公路,大多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盘山路段,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为及时打通路段,我们经常与时间赛跑,顾不上喝水、吃饭。”值得欣喜的是,这些年,养路工的工作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以前需要人工一锨一镐地清扫路面,现在,我们有了清扫车、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人工主要起辅助作用。以前养护20公里路需要一两天,现在只需两到三小时。”贺生兰说。
“目前,北京地铁网络共24条运营线路、700多公里运营里程、400余座车站,日开行1万多列列车,最小行车间隔达到1分45秒,单日最高客运量达1300多万人次,年客运量将近39亿人次。”说起北京地铁,在轨道交通行业工作了32年的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总长陈文如数家珍。“如果把庞大的轨道交通网比作一架联动机,调度指挥中心就是联动机的中枢神经,负责日常运营组织指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近年来,陈文与团队建成了信息化系统,大幅提高了应急响应能力,“比如信息报送,以前都是通过电话报给抢修人员,再按照层级报给不同管理人员,可能10多分钟才能完成。现在,通过‘故障一键报警平台’,工作人员简单操作两三步,就能把故障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周边所有维修管理人员,实现‘秒级’响应。”
到今年为止,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高级轮机长裴继文已经从事海上救助工作30年了。这些年,裴继文和他的团队秉持着“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战斗在海上救助最前线,先后参与过50多次重大救助任务,救助遇险人员200余人。据介绍,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我国海上专业救捞队伍,负责我国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抢险打捞,成立70年来,共救助遇险人员8万多人,遇险船舶5000多艘,打捞沉船1800多艘。正如裴继文所说,“险情就是命令,履行好海上人命救助职责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海上值班待命、救助遇险群众,是我最有成就感、最值得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