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美丽嬗变(下集)

29.05.2014  18:28

    昨天,我们节目中报道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赤溪村,通过扶贫帮困工作,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除了这种输血式的帮扶之外,如何通过"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赤溪村位于太姥山风景名胜区与杨家溪流域的中部, 美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了当地的致富引擎。

      (现场) 这样的场景,在赤溪村每天都可以看到,穿越吊桥、高空溜索、漂流和真人CS等户外旅游项目让游客纵情山水。 (游客:够刺激的。) (游客:风景很优美,水很清澈,挺好玩的,玩得很开心。) 现在,赤溪村旅游景区平均每天能接待游客3000多人,一年下来,仅门票收入就有一千多万元。开发这个景区的公司,是2005年入驻的,当时,并没有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认同。 (庄庆彬 福建省太姥山万博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来的时候还是土路,而且路还没这么宽,老百姓就说我这个地方旅游怎么能发展起来,所以他就不理解,反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找你麻烦。) 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庄庆彬和当地的村干部没有放弃。说给群众听不如做给群众看。他们先在一个自然村尝试开发小规模的旅游项目,作为试点,不到一年工夫,试点项目就有了效益,村民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杜家住 福鼎市赤溪村党支部书记:让我们农民也真正看到了这个人气,有了人气才有了财气,所以我们群众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更加意识到旅游发展的重要)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村兴起了12家"农家乐",300多位村民在旅游公司里就业,还有村民将土地出租,或者入股农业合作、旅游开发公司,一手领田租,一手拿劳务工资。 (杨海燕 福鼎市赤溪村村民:我老公是2006年来上班,我是2009年。/收入比以往肯定好很多了,我们现在一个月两个人有四五千元。/我们以前房子是老房子,自从来公司上班,我们也建了新房了) (杜家宜 福鼎市赤溪村村民:这里撑到湖里码头,一排是一百块钱,一年从头到尾,大概(收入)一万五千元左右。) 不少在外创业、学习的年轻一辈听说到家乡的发展,纷纷回乡。退伍军人杜家剑2012年返乡,投资500多万元创办农业合作社,种植猕猴桃、摈榔屿、珍贵苗木等1500多亩,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就业。 (杜家剑 福鼎市赤溪鼎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旅游在这边发展,可以带动,本身我们做农业的可以结合目前大部分的产品是往游客那边销,运输,打市场的资金可以省下来,比较划算。 ) 杜赢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他告诉记者,村里几乎家家都种茶,但却没有加工厂,这是个创业的机会。 杜赢筹资近百万元,创办了村里第一个茶叶加工厂,白天加工白茶,晚上处理网络上的订单。 (杜赢 福鼎赤溪溪香源茶厂厂长:至少我们村现在有50%的茶叶拉到我这边就可以(加工)了,这样也可以增加茶农的一些收入。/今年(营业额)估计能做到150万元左右。)1993年以来,赤溪村已吸引旅游业、生态农业等外来投资项目7个, 还有6个项目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去年,赤溪村实现经济总产值37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30元,是1984年的56倍。 (陈其春 福鼎市委书记:习总书记在闽东的时候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我们这几年来,就是秉承着这个思想,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一件事情抓落实,才走出今天这个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