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明应给乡愁留有一席之地

25.05.2015  18:16

  莆田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称,拥有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莆田版“三坊七巷”、后黄华侨第一村,还有被称为窥探莆田商贸史“露天博物馆”的萝苜田片区等。如今,莆田经济正朝着跨越式发展前进,然而,莆田在推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生冲突。面对这一冲突,不论是莆田政府部门,还是当地居民,都共同坚守“城市发展,文保先行”的理念,让莆田在取得发展的同时,很好地将文化传承下来,并让乡愁变得越来越美。(5月20日,海峡都市报)

  笔者非常认同莆田政府部门坚守“城市发展,文保先行”理念。我们常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很重要的部分便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我们泉州之所以能被评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绝不是因为泉州的经济总量连续16年位稳居全省第一,也不是因为泉州是我省乃至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是因为我们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命名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以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等,打动了评审专家。

  可以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所居住的城市,是一个充满乡愁的城市。原先我住在西街旧馆驿,离开元寺仅一步之遥,可以这么说,开元寺就有多古老,西街有多沧桑,其中旧馆驿更是西街众多风情古巷的一个缩影。每天饭后散步在巷子里,路边的法国梧桐树叶沙沙响,让人恍然感觉当年鲜衣怒马的达官显贵飞驰而过的“得得”马蹄声。一排木构建筑群、红砖瓦墙悄悄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走在里面,感觉时间在这里定格,让你聆听到岁月的故事,思绪慢慢沉淀下来。去年搬了新家,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背靠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双休日时一家人走没几步就可以看到那千年的老君,再往上走,就可以来到半山腰,点上美味的醋肉、炸地瓜、炸芋头,几道简单的小菜,让我的味蕾又感受了乡愁的味道。到了傍晚,站在阳台,东湖公园就在眼前,这时的我,总会想起儿时和玩伴在那里嘻戏打闹、总忘不了曾经徜徉 “百鲤广场”、流连“百果秋园”、沉思“荷里飘香”。

  再看一下我国的一些城市,在开发建设中一味追求所谓“大手笔”,以至于很多城市都面临“乡愁文化在商业文明中迷失”的尴尬境地,一些有关老街、老宅、文物古迹等历史坐标串联起来的城市记忆在逐渐消失,一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文化在西方文化和现代消费观的挤压下开始淡却。再看一下,有的是以新为好、以洋为美。还有的是一味的刻意仿古、盲目克隆、照搬照抄,最后造成了“千城一面” “千村一面”的局面。

  笔者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能把传统的、旧的东西统统推倒,也不能一味搞大拆大建,而是有所保留,有所坚守。在建设摩天大楼时候,不要忘记保护传统村落,在发展城市产业经济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文化脉系的传承,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图纸上给乡愁留有一席之地。因为乡愁是一个游子对故园的依恋,是一个人对家国情怀的寄托,是中华民族世代沉淀的爱国爱乡情怀。(作者 杨晔)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