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需要更多“善能量”
11月5日,中国善城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发布了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该指数从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政府支持四个方面和“结构”“规模”“贡献”“可持续性”四个维度,对我国221个样本城市在2016年至2017年间的公益慈善事业进行了分析,具备一定的代表性。(11月6日央广网)
善是社会共同的道德、价值崇尚,是社会和谐的必备要素,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让善意善行得到充分张扬,彰显城市温度和风度;最大限度地释放“善能量”,既可以促进善城建设,又有望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善能量”来自民间自觉。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一种原始而本能的道德信仰,善意、善行首先要求人们坚守求善、向善的价值取向,将善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日常言行的始终。参与志愿服务行动,睦邻友好、互帮互助、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的张扬,公益慈善事业如火如荼不断壮大,生动体现出民间蕴藏着的巨大“善能量”。
“善能量”需要正向引导。“善能量”的释放,要靠社会个体的自觉自律,也离不开必要的激励、引导、规范、约束。修订、完善政府法规,引领抑恶扬善的社会风尚;组织开展公益志愿、慈善募捐等活动,激发公众向善、从善热情;建立奖惩、激励机制,鼓励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增强善动力、形成善合力,无疑有利于营造浓郁的崇德向善社会氛围。
“善能量”呼唤创新作为。激活“善能够”,要倡导、要宣传、要行动,也需要创新作为,追求效果最大化。搭建“慈善服务平台”,设立“慈善为民月”,打造“慈善广场”“慈善公园”“慈善街道”“慈善社区”,等等,不少地方创新尝试将慈善与体育、民俗、消费、实体有机融合,在社会上激起热烈反响,使公众“善意识”显著增强、“善作为”渐成常态。
人人为善,善惠人人。公益慈善指数是“温度计”,也是“风向标”;慈善指数的提升,“善能量”的持续迸发,也必将有力提升全体国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泉州市文明办 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