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成长城保护志愿者 雇村民在长城捡垃圾

05.10.2014  11:36

9月13日,威廉·林赛正在把一幅以长城为背景的邓小平画像挂上墙。这面墙上挂的都是他收集的和长城相关的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摄

威廉·林赛(58岁)

社区: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

NO.22

【德行录】

在小学课堂上,远在英国利物浦的威廉·林赛第一次从地图册上看到了中国的长城,从此,他就对长城着了迷。1987年4月,他背上行囊,历时78天,从嘉峪关徒步走到山海关,圆了自己多年的一个梦想,之后威廉决定留在中国研究长城、保护长城。

2001年,威廉成立“国际长城之友协会”,13年来,他坚持和志愿者一同到长城捡拾垃圾,并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希望能让更多人保护长城。

初识1

1967年,英国利物浦,11岁的威廉在上小学时,校长建议班里每位学生买一本地图册,威廉在地图册中看到了“中国长城”。“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太美了”威廉说,从那天起,他梦想着有一天能亲自到长城上看一看。

三次赴中国终圆儿时梦

怀揣着要到长城看一看的梦想,威廉在大学时选择了地理和地质专业,他坚持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并开始学习摄影。

1984年与哥哥在英国的一次长跑再次点燃了威廉前往长城的热情。“跑步时哥哥对我说,要是能沿着中国长城这么跑一趟该多棒啊!”之后,威廉开始为前往长城做准备,他起草了一分详细的长城探险计划书,设计了长城的考察路线、动身时间等,并争取到了一份可观的赞助。

动身之前,威廉还特意跑到利物浦唐人街的一家餐馆,问服务员怎么用汉语说“你好,我是英国人威廉”。1986年,带着仅会的几句汉语,威廉两次分别来到中国的八达岭和山海关,然而因身体不适、迷路等原因,都以失败告终。1987年4月,威廉第三次来到中国。

这一次,威廉历时78天,行程2470公里,在60多户农家的帮助下顺利从嘉峪关走到山海关。这一路上,威廉意识到长城是走不完的,同时他也看到了与照片中不一样的长城,“一些人在城墙上随意刻画,也有人随手扔垃圾,还有一些长城甚至消失了”。

此次圆梦之旅中,威廉为长城的古老文化深深着迷,同时也收获了爱情。他被一位在北京工作的中国姑娘吴琪所吸引,两人结婚后,威廉决定今后要留在中国,研究长城、保护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