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面貌 展露新颜

22.09.2016  22:39

  福州日报9月20日讯(记者 孙漫)每天清晨,从金山大桥复线桥到化工路,再到福湾高架,车辆南来北往;每天傍晚,在金鸡山公园、三坊七巷、鼓山景区,人们惬意放松。美好的生活,同样也在田间地头、村居民房内上演……作为一名城建口记者,这座城市的点滴改变,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写进了一篇篇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密的路网、越来越美丽的乡村、越来越有特色的街巷,共同串起美丽宜居的有福之城。

  古榕、渡口、民居、廊桥……在永泰大樟溪畔,有个叫春光村的美丽村庄,被河岸边两棵500多岁的大榆树和十几棵老榕树共同守护。春光村的美丽绽放,得益于我市大力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及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如今这里夏有茉莉冬有蔬果,成了名副其实的福州“后花园”,周末平均每天能吸引2000名游客。

  传统建筑保护性修复、改造新建1公里村主干道、修建百年古榕沿溪景观步道1.2公里、新增茉莉花田鹅卵石步道800米、房屋立面改造45幢……在驻村第一书记李伟的带领下,我看到了村内一点一点的“华丽变身”,在村民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我更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真正实惠。

  通过3年多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每年我市都有100多个像春光村这样的村庄,围绕产业支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管理创新等加速蜕变:罗源北山村有“水上林海”、福清江兜村有特色养殖、连江江南乡梅洋村有梅花海洋、长乐琴江村有满族风情、闽侯孔元村有梯田花海、闽清梅埔村有橄榄采摘……一村一韵、一家一品,美丽乡村景观带串起了我市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福州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并不是纸上谈兵,它在助力乡村腾飞的同时,也让城市“奔跑”的步伐不断加快,框架不断拉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首届全国青运会的采访让我感触颇深,这是我市“办赛事、办城市”理念结出的硕果。海峡奥体中心、青运会开幕式火炬塔建设高质量完成,填补了我市大型综合性体育中心的空白。原先配套尚不完善的奥体片区内,凤山路、盘屿路、“三横两纵”区间道路全面建成,“福州速度”又一次让人称赞。

  不仅仅是奥体片区的路网,这5年,在完善城区路网上,我市不遗余力,累计完成市政路桥建设投资318亿元,完成三环路、螺洲大桥、福湾路、远洋路、化工路提升改造、金鸡山隧道拓宽改造等135项工程。市区道路总长从2010年末的1050公里增加到2015年末的1256公里。

  随着我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我市加快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抓好环城湖体、内河整治、绿地系统提升等,牛港山公园、福州新区三江口片区、东部鹤林片区正加快试点。今年,我市更以参评城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美丽乡村建设、幸福家园工程、城区立面景观整治、背街小巷整治……启动宜居环境建设以来,全市共完成宜居环境暨建设领域有效投资项目1355个,完成投资近600亿元。

  发展壮大中心城区,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多点开花的发展战略承前启后。在新的5年,福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必将绽放越来越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