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长痛”不如“短痛”
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如果再不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将会把我们逼的无路可退。垃圾每天都大量产生,垃圾处理工作不搞好,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危害健康,贻害无穷,后患无穷。
垃圾分类有很多环节,一环连着一环,环环相扣,互为影响,顺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强制垃圾分类投放只是第一步,分类投放、分类运输等每一个垃圾分类环节必须无缝衔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脱节”,仍然前功尽弃,使其它分类环节工作白做。而要做好垃圾分类各环节衔接工作,除了加大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等硬件投入,也应重视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等软件上的投入。
比如,虽然大家都在讨论垃圾分类,但并非人人懂得怎样进行垃圾分类。特别是老人,缺乏垃圾分类意识,需要有人“面对面”进行指导。谁来指导?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垃圾分类知识讲解,也可以招募指导居民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和实操培训,由志愿者指导居民垃圾分类。招募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志愿者,应尽量遵循就近原则。本村民组、本小区、单位的指导垃圾分类志愿者,就在村民组、小区、单位、或者本区域招募。这样便于志愿者开展工作,使这项志愿服务工作保持长期性、连续性。
事实已经充分表明,垃圾分类“长痛”不如“短痛”,“短痛”是为了将来不“长痛”。现在进行“强制分类”,虽然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适应期,但这个“短痛”过后,就避免了垃圾不分类带来的环境污染“长痛”。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更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形成全社会同频共振的合力。要对照国内先进城市管理标准,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不让垃圾分类每一个环节“脱节”,才能推进整个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泉州市文明办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