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垃圾分类是提升文明素养的“必修课”
6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论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从西方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过程可见,随着垃圾的增多,单纯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不但导致“垃圾围城”,而且对环境污染具有不可逆性,是不可持续的垃圾处理方式。通过垃圾焚烧发电方式,使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造福人类,是垃圾无害化处理必由之路。同样,在我国由于垃圾填埋导致的“垃圾围城”现象,已经向人们发出警告,垃圾填埋贻害无穷,不可持续。由垃圾填埋向垃圾焚烧方式转变,是摆在每个城市面前的必选题,而非选择题。
推进垃圾填埋向垃圾焚烧方式转变,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垃圾分类是其中重要一环。只有前端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到位,既有利于垃圾总量的减少,也能够使垃圾焚烧顺利进行。正因为垃圾分类工作如此重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不仅需要政府落实主导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和每一个市民的共同努力。
垃圾产生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垃圾分类也是每天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对垃圾分类工作不理解,甚至抵触不配合。还有因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权责不明确,产生“踢皮球”。
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过程,就是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过程,公民环保教育日渐加深的过程。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是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也是约束政府和民众行为的有效保障。而这样的约束又是最直观、有效的公民环保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公民的垃圾分类自觉意识随之提升。
对于个体而言,积极配合、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是一种环保责任,也是提升文明素养的“必修课”。配合、践行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就是文明素养修炼、提升的过程。这是一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互为影响、不可分割。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还是公民垃圾分类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将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的长期过程。
正因此,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进步才能不止步。这就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一方面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制度体系,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恒心,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绝不能退却、松懈,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须坚定“三心”不动摇:久久为功的恒心,破旧立新的决心,事无巨细的耐心,坚持不懈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如此,才能使垃圾分类工作不反弹、见成效,使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泉州市文明办 孙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