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上坪村天斗山 高山花海激活美丽乡村

22.05.2014  15:45

  ●童长福 文/图
  密密匝匝的牡丹,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色彩斑斓。由福建天斗生态有限公司和绿都投资公司合作开发的天斗生态文明示范基地,位于永安市上坪乡上坪村天斗山,高山花海,人间仙境,被人誉为“燕城后花园”。
开发绿色“仙山”
  “这个项目,是充分利用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建设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建成我国东南最大的牡丹基地高山花海。”永安市林业局副局长黎录松介绍,天斗山距永安市区24公里,海拔1100米,毗邻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九龙竹海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基地向当地农民流转土地约5000亩,其中林地约4000亩,农田约1000亩,使高海拔山地林和山垄田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在科学流转,盘活要素的同时,让城市资本进山,增强山村发展后劲。”黎录松说,为经营好流转土地,该项目计划投入约16亿元介入林业生态产业开发,成立了竹业公司和花卉公司专门经营农田和林地。项目建设期10年,已被列入我省2013年重点项目和2014年三明市重点在建项目。至2013年底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加快绿色“仙山”的开发。
营造绿色“风水”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每年4月开花,朵大色艳,花香袭人,人们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基地牡丹园吸引了省内外园艺工作者和无数游人。“基地建设分牡丹园一期、二期,现有牡丹53个品种,1.5万株,8大色系。”黎录松说,项目一期建设利用上坪村周边约600亩现有农田和林地,种植乔木有猴头杜鹃、红枫、日本晚樱等,建成梅园、梨园、樱花园、红枫林等;花卉种植成功引进醉蝶花、硫华菊、冰岛虞美人、薰衣草等品种,其中牡丹、芍药园、油菜园、马鞭草园、波斯菊园等已经形成基地。
  通过发展生态游,促进森林人家和配套旅游产业发展,还鼓励村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牡丹,建设最美农家庭院,打造南国牡丹村。同时,通过进行季相化、林彩化改造,形成以上坪集镇为中心,汇集周边的甲圣村、铁钉石、西溪等村落高山花海“风水”村。
构筑绿色 “宝地”
  “真是不看不知道,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也有农家风味,更难得的是还开发出花卉产业,形成独特的旅游产业链!”天斗生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小罗笑呵呵地说。
  小罗种过庄稼,外出承包过建筑工程业务。去年7月他回到家乡,与其他村民一样,一口气和公司签订了50多亩的土地流转合同。“我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而且还能在公司上班,发展牡丹园可是我们的一块‘宝地’,产业大有可为呀!”这是小罗回乡创业最朴实的想法。
  和谐发展,村企共荣。天斗生态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300人,除少数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外,均聘请当地农户,人均工资每月2400元左右,年可增加村民收入近10万元。同时,为促进项目与乡村协调发展,天斗生态有限公司在2013年的乡村集镇立面改造、河道整治、管线下地工程中,捐助500万元、借资150万元给当地乡、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生力量。
【记者感言】
  发展乡村旅游 恢复乡村生机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带动农民致富,更主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面貌和生态,促进乡村结构更加合理、优化,使乡村活力无限。越来越火的乡村旅游,正逐渐让农民得到实惠:住宅变别墅,通过装修改造,原有民房成为里外一新的小别墅,固定资产大幅增值;农民变老板,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回流,变身个体老板,曾经凋敝的乡村重现生机与活力;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农副产品走上餐桌,统一包装销售,附加值大幅增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过去农村壮劳力外出打工,产业呈现空壳化现象的“哑铃型”结构,实现了壮劳力纷纷返乡参与经营,逐步形成极具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橄榄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