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18.11.2020  17: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近18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进行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理念。我们率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念好“山海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打好“特色牌”,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民生福祉。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仍面临挑战,改善程度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比如,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尚未取得完全胜利,部分地区雾霾依然频发,劣Ⅴ类水质和“牛奶溪”尚未完全消除,个别地方政府重项目轻环保,等等。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生态文明福祉惠及子孙,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要把绿色发展责任扛在肩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要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责任底线,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通过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方式,形成全链条、多层次、广覆盖的责任体系。同时,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点考核生态质量、扶贫攻坚和城乡居民增收。

  要把增强绿色发展动能抓在手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要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绿色经济,加强“两新一重”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实现生态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的统一。

  要把提升绿色发展福祉记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要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生态文明是最珍贵的民生福祉,要对照新发展理念,对照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土壤等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底线任务,着力化解生态环境保护难题积案,解决生态领域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坚持“治山理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重要要求,学习借鉴“长汀经验”,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使更多的“火焰山”变成“花果山”。开展水质提升精准治理工程、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坚决全面消除劣Ⅴ类小流域和“牛奶溪”,坚决完成城市主要内河黑臭水体整治任务,让所有百姓喝上放心水。立足“管天管地”,实施大气精准治理减排“十百千”工程,坚持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同时打好净土保卫战,启动土壤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秉承“留白留绿”,建立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坚持不懈护绿、增绿、管绿,让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前,疫情防控从超常规转入常态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艰巨,聚集性病例、零星散发病例依然存在,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隐患。(福州文明办 丁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