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遗址确定为木制护岸 系福建省首次发现

13.11.2014  14:53

遗址中出土的十字形木桩

遗址中出土的唐五代砖

遗址中出土的瓦当

    近日,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考古遗址出土了十字形木制护岸遗迹,考古专家表示这是福建省内首次出土此类设施。此外,出土的城墙墙体也十分完整,纵向分层十分清晰,能清楚地看到“地层历史文化脉络”。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建议保留遗址纵向断面,使之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遗址保护的范例。

    三坊七巷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目前的重大发现,很有可能将重新调整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方案。

    省内首次出土十字形木制护岸遗迹

    今年8月以来,福建省和福州市联合考古队队员,在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考古遗址东南部,开辟了两个10×10米的探方,经过挖掘,重见天日的古城墙,夹杂着大量木头、石块,且分层清晰。三四米厚的夯土层,分成40多层,甚至连墙体基槽都能清晰看到。

    通过对基槽以及墙体的分析,考古人员确定地层包含唐五代到宋朝的遗存古迹。

    一排十字形木制护岸遗迹就排在城墙和安泰河之间,四根木条呈十字形夹住一块木板。

    据福建省考古队员陈玭博士告诉记者,护岸设在城墙和安泰河之间,从其形状判断,基本能确定是护坡设施,并且从护岸遗迹和城墙之间的地层来看,木制护岸的年代比城墙的年代还要久远。“这种木桩在福建省内还是首次发现。”陈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