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资源:让家门口的学校一样好

14.02.2016  08:39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一年。这一年里,我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抬底扩优”改革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义务教育省级以上投入45.8亿元,比增51.2%;实施“全面改薄”、“校安工程”、“扩容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完成率达到98.5%,农村学校条件明显改善;73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占比达到80.2%。一个个亮丽的数据,为福建教育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上,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田县石牌中心小学创建于1965年,校安工程实施以前,这里的办学条件简陋,校舍面积1548平方米,仅有一栋3层共12间教室的教学楼和一栋9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综合楼。可现在,学校拥有了全新的校舍,总建筑面积达7012平方米。

  2015年,在全省各地农村校采访中发现,在全省开展校园标准化建设中,像大田县石牌中心小学这样,校园环境大变样的学校还有很多。宽敞整洁的校园,崭新的塑化操场,配备着班班通设备的教室。这是在宁德市古田县平湖镇村级完小校钱坂小学里看到的场景。

  宁德市古田县是我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近几年,古田县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86221.7万元,新建、改扩建面校舍面积达6.2万平方米。

  如今,农村学校的硬件不仅可以媲美城里的学校,一些农村校的条件还超过了城里的优质学校。在宁德市柘荣县的英山学校里,这里的32个孩子在上课时可是全部用平板电脑。

  通过全省“同视在线课堂”平台,福安下白石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刘爱华,可以对辖下教学点的凤山、荷屿两所小学实施同步教学,让偏远学校的孩子也能共享优质教育。

  各地教育部门还在,帮助农村校、薄弱校自立门户,将农村校、薄弱校办成优质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虽然是寒假,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中心小学的会议室里却坐满了老师,一场关于自主课堂“5321”教学模式的论证会正在这里举行。正在发言的老师叫王冬青,她是金涵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骨干教师。

  王老师介绍,2015年跟她同批来到金涵中心小学支教的老师共有6人,这些老师在宁德师院附属小学都有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听说城里的名校派了6位名师到这里支教,而且都是教一年级,金涵镇上的家长们高兴坏了。2015年秋季报名时,一年级新生的生源突破了300人,班级数从原来的2个扩充到8个。

  城里名校与乡镇薄弱校“手拉手”,这只是宁德市开展的“大手牵小手”五年行动计划中的一部分。按照这个计划,宁德每个县区市的名校都要帮扶一所或多所薄弱校,在学校建设、学校管理、师资培养、教学教研进行精准帮扶,共同推动校际的教育均衡,金涵中心小学因此也成为了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畲乡分校。

  除了教学上的帮扶,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还对金涵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指导。金涵中心小学现在不仅建成了畲族风情园,还开设了畲族歌曲和畲族舞蹈等校本课程。

  从宁德市教育局了解到,从2013年,“大手牵小手”活动启动至今,宁德市共有361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其中,薄弱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创新永远是发展的源泉,宁德市的“大手牵小手”发展模式既是促进教育均衡的制度创新,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城乡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2016年里,我们也期待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更多的县市区能实现义务教育的“零差距”,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