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地震预警系统:为何仅传至26所学校?
3日发生的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被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但仅触发了云南四川等地区的26所学校的警报。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工作人员称地震预警系统处于试验阶段,主要是对外围群众大,对震中附近百姓意义不大。地震为何可以不能预测却能预警?预警能减少多少损失?地震预警会否出现误报?如何让地震预警时间更早?
地震预警系统工作原理
预警系统可探测到地震发生最初时发射出来的无破坏性的地震波(纵波),而破坏性的地震波(横波)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则会延后10~30秒到达地表。因此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后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震中位,于是预警系统抢先在横波到达地面前10至30秒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并且,由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得更快,预警也可能赶在横波之前到达。
工作人员称地震预警系统处于试验阶段,对震中附近百姓意义不大
新京报讯 3日发生的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被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为昭通市区和昆明分别提供10秒、57秒预警。
据悉,预警按照预估烈度大于3.0度的原则,触发了分布在云南昆明、云南昭通、云南丽江、四川宜宾、四川凉山、四川乐山等地的26所学校的警报。
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监测预报科一名何姓科长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10年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了地震预警系统,并在这次地震中成功预警。但目前这一系统还处于试验阶段。
据何姓科长介绍,因为地震发生当天为周日,学生并未上课,只有在学校的少数老师接收到了预警信息。
何姓科长介绍说,预警做得好对一定区域的百姓起到减灾作用,但是对离震中近的百姓意义不大,主要是对外围群众作用大。
地震专家介绍说,地震发生后,极震区40公里以内是预警盲区;100公里外没必要,因为破坏太小;40至100公里内需要有自动断电断煤气等功能才能发挥减灾效果。
追问
和地震赛跑的预警系统
地震为何可以不能预测却能预警?预警能减少多少损失?地震预警会否出现误报?如何让地震预警时间更早?新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方面的专家。
地震预警并非预报?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告诉大家,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某个区域有地震会发生,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已经在震中发生了,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和地震波的速度差,为其他可能受到地震波及的地方发出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告诉记者。
尽管地震预警系统无法为在震中的灾区人民提前警示,但并不是说毫无意义。
“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此外,通过应用地震预警信息合理应对地震灾害,对预警效果范围内的高铁、输油输气管线、化工、核反应堆等危化行业安全有较大作用。”王暾说。
据新华社电
地震预警效果如何?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地震预警的时间对不同地点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目标区域离震中的距离,比如这次地震波到成都的预警时间就是90秒。
“地震预警中的准和不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地震预警是要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出警告,这就决定了采集地震波是在整个地震没有结束之前,必须发出信息,它所利用的信息就是地震刚开始两三秒钟的有限信息。对地震预警来说,目前能做到偏差小于0.4级是比较先进的,此外,地震预警中正负差0.5级是不影响避险的。”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地震预警推广难的原因在于我国的预警技术成熟较晚,宣传不到位,预警发出后没有相应的终端接收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此外,地震预警的推广依赖于民众、政府、重大工程的使用,只有这样地震预警才能起到作用。
预警信息如何传播?
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监测预报科一名何姓科长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10年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了地震预警系统,并在这次地震中成功预警。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覆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首都圈周边以及云南、四川等18个省市,覆盖人群达5亿。
据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渠道有很多,手机、广播、电视、微博、专用的接收终端等都可以接收到预警信息,预警系统是利用手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同步发布。
但此套预警信息并不是层层下发的,而是通过公网发布后,具备相应接收终端的用户都可以接收到。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手机用户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就可以享受服务,而政府也可以通过安装一个电视服务器为民众发布预警信息,目前汶川、北川和茂县电视台具备这项功能。
预警会否喊狼来了?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张晓南认为,在地震预警方面,不仅需要投入财力物力,也急需从法律层面落实预警责任问题。他举例说,如果现在地震发生了,预警系统做了预警。在信息传递到核电站后,核电站自动停止运行,但如果地震没有波及到核电站所在地区,或者这是一次误报,核电站停运造成的损失和问题将会由谁来承担?
在技术方面,再好的预警也会出现误报的情况。张晓南介绍说,地震预警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抢时间,利用地震波发生后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向人们提供地震的消息,但这个情况不可能很准确。
“汶川地震经过了几次修正才确定了最终的震级。这说明地震预警和后来的信息都有纠正数值的过程。所以作为第一时间的地震预警,必须做到速度很快,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误报,可能会导致是否会造成‘狼来了’的问题,如何降低误报仍是一个技术性难题。”张晓南说。
张晓南介绍说,我国正做这方面工作,争取短时间内提供准确信息。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国地震系统都在做方案。
预警系统如何更快?
据科普网站果壳网文章介绍,地震预警系统能提供的应急时间是有上限的。美国虽然没有部署地震预警系统,但相关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其中包括一个在旧金山湾区进行研究的名为ElarmS的地震预警系统。结果表明,这套ElarmS预警系统,对于不到一半的地震,能够提供10秒以上的预警时间;对于绝大多数地震,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
张晓南对新京报记者说,目前我国正在福建进行国家层面的地震预警实验。“地震预警听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前期要布设建设一定规模的监测排网和站点设施。”
张晓南说:“我们国家目前的布设没有完全到位。如北京地区,我们需要建设若干这种监测点,地震发生后,距离地震波最近或者最敏感的点会把地震信号发给预警机构。而建设监测站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
果壳网的文章称,地震参数快速判定,难就难在一个“快”字上。对于一个5到6级的地震,震源的破裂过程会持续几秒至十几秒。而预警系统试图利用前几秒的地震波形,就预估出整个地震的大小、位置、烈度。这一过程类似于盲人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