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铁推进速度加快 3号线4号线拟年底开工
昨日,记者从市地铁办、厦门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根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我市到2020年将建成地铁1、2、3、4号线,总里程约134公里,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今年是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年,1、2、3、4号线将全部开工,其中:1号线全面推进,2号线全面开工,3、4号线控制性工程年底开工。
地铁4号线是连接集美厦门北站到翔安机场综合枢纽的轨道快线,计划今年年底开工建设穿山隧道控制性工程。
地铁施工“拦路虎”是怎么被打败的?
地铁一号线首台“成功号”盾构机开工。(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资料图)
施工进行降噪处理。(资料图)
第一次建设地铁,厦门遭遇了众多“拦路虎”:地质条件复杂、交通疏解困难、如何在保证工期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等等。在厦门地铁全面开工建设一年来,施工单位是如何一一打败这些“拦路虎”呢?
【拦路虎1】
地质复杂,堪称地质博物馆
厦门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是公认的地质博物馆。厦门的地下可不是简单的沙石泥土,而是在泥沙中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孤石,盾构机无法直接推进,只能依靠人工提前爆破或挖取。有些路段的地下则是连绵不绝的坚硬花岗岩,想要挖开一条隧道供地铁通行难之又难。还有些路段的地下则像个奶油蛋糕,上部是松软的泥沙,下部却是隆起的坚硬岩石层,盾构机推进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偏离既定方向。
而刚开工建设不久的地铁2号线跨海段更是国内首次实施海底盾构施工,没有先例经验可以借鉴。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许黎明说,地铁2号线跨海段不仅面临地质情况特别复杂的困难,还要充分考虑海水的作业环境,是我市地铁建设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最大的节点。
●怎么办?
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些难题,工程人员都在施工前组织专家反复论证,选定工法、盾构机机型,编制详细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面对众多孤石,施工单位在盾构施工前就对区间采用加密钻孔、地质雷达等手段进行地质勘察,将大块的孤石炸碎、炸裂成较小的石块,确保盾构机顺利通过。遇上岩石层怎么办?施工单位中国铁建十八局莲花路口站项目经理刘晓树说,莲花路口地下的岩石非常坚硬,普通钻孔机无法胜任工作,为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专门高价租赁了德国宝峨旋挖机,成本比预期高出三倍。
而与1号线采用土压平衡法的盾构工艺不同的是,2号线跨海段由于在海中作业,采取的盾构工艺为泥水平衡法,也就是加压泥水或泥浆来稳定开挖面,保证盾构机的掘进。
【拦路虎2】
施工多在闹市,施工影响大
地铁1号线,乃至刚刚开工的2号线和尚未开工的3号线,线路的大部分都从城区中心穿过,施工场地狭小,涉及多条主干道,交通繁忙,一旦施工围挡占道,对市民出行将造成极大影响。“这对文明施工、安全管理、建设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在高速度与低影响之间找到平衡。”许黎明说。
●怎么办?
在交通组织方案上,地铁施工遵循“占一还一”原则,即占用一条车道的同时,尽量在附近划出一条新的通行路径,尽可能保持主车道总数不变。此外,结合施工进度,分批分次地进行公交线路优化调整,保障市民基本出行需求。最后,管线迁改和围挡分为多期和多个阶段,及时向市民发布交通管制提示信息。
而施工单位也按照现场不设临时住房,施工材料场外预制加工的原则规范围挡,尽量做到围挡最小化。施工单位还采取措施抑制扬尘污染。(本报记者 卓悦佳 殷磊)
【数据】
5吨
莲花路口站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底石头多,施工方足足处理了两万多立方,为了爆破这些石头,耗费了1万多斤,折合超过5吨的炸药。
20%
按“能少迁一棵是一棵,能迟迁一棵是一棵”的树木保护原则,岛内沿线施工站点优化后少迁树木达到20%。
648立方米
在诚毅广场站盾构机掘进的过程中,处理过的最大孤石大小为9米×12米×6米,体积约为648立方米,相当于两套普通三居室房子大小。
【声音】
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许黎明:
风险防控有专项设计
针对地铁施工的各个阶段,我们开展了风险防控的专项设计,理清各个阶段的风险源,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风险源进行管控。在工程质量方面,我们做了一个首件制,针对工程各个环节都按照首件制进行管理,并邀请各个参建单位,对做好首件制的过程以及它的质量安全,进行评审,以推广到全线。针对一些关键环节,要求现场的技术负责人邀请专家及各个相关的参建单位,进行验收论证,然后再开展下一步工作。我们更针对一号线的全过程开展了监控量测,对施工风险及时进行预警。(记者 卓悦佳 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