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发展迅速许多地方大拆大建 大量老地名都消失了
菲律宾华侨吴先生13岁便离开家乡福建石狮,前往菲律宾谋生。离家的每一天,他无不思念着故乡。多年后,他终于回老家寻找故土,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走的时候村子名叫新锦,后来已经更名为山雅了。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吴老先生走在家乡,常常感到迷茫,但是有一个地方至今没变,那就是姑嫂塔。
吴先生的经历并不罕见。中国由于发展迅速,许多地方大拆大建,大量老地名都消失了,据统计自1986年以来,我国约6万个乡镇、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消失。至于消失的街道名称更是数不胜数,在北京,1980-2003年间胡同地名消失了40%;在广州,1991-2000年间老地名消失了1031个;在南京,最近15年来约200个老地名消失。
令吴老先生困惑和迷失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老地名消失的同时,一些稀奇古怪的新地名却不断涌现,这一点在个别建筑或楼盘小区显得尤为突出。在福州记者发现许多楼盘都以洋名字来命名,如蔓哈顿、白金瀚宫、巴厘岛、托斯卡纳、白宫,枫丹白鹭、山姆小镇,这些洋名字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仅楼盘取洋名字,甚至连周围的公交车站也跟着取了洋名字。
此外,不少建筑还使用看似大气的名字,像红鼎天下、寰宇天下,财富天下;光叫某某国际的就有红星国际、香槟国际、上城国际等十多个;还有一些名字稀奇古怪,比如阿弥陀佛大饭店、康桥丹堤、大通首玺等。这种现象并非福州独有,各大城市比比皆是,比如全国叫各种曼哈顿的建筑就有近百个。这些“大洋怪重”的地名看似时髦的地名,其本质是市场营销手段,无法传承历史文化,更无法承载乡愁。
调查得知,我国省、市、区、县、街道等大的地名管理基本严格有序,但是到了具体楼盘或建筑物本身,就暴露出监管的空白地带了,这也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地方。
据了解,造成地名乱象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法律滞后,尽管我国早在1986年就制定了《地名管理条例》,但至今已经有30年了,无法满足当前依法行政的需要;第二、多头管理,民政、建设、交通、公安等许多部门都参与管理;第三、地名管理部门没有处罚权,因此导致地名乱象丛生。
2007年,联合国将地名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抢救、保护、管理地名已迫在眉睫,2004年民政部成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启动“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下一步还将加大管理力度。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过,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对于像加德纳、吴老先生这样的游子,以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地名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只有留住这些富有底蕴的地名,才能留住我们的乡愁。
很多离家远行的游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离家多年,家乡变化令人欣喜,但地名变了让人惆怅。乡愁无处寄,梦里寻踪迹。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与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地名其实都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痛惜的是,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有血脉传承,城市才能有厚度和温度。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