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活动展地域风情 泉州提线木偶令名家着迷

04.03.2018  13:32
名家着迷于提线木偶表演 - 新浪
敬畏历史让古城魅力永驻 - 新浪
“家”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 新浪
从世界的角度探究泉州 - 新浪
骑着时间快马游古城 - 新浪
传统的现代化鲜活呈现 - 新浪
古城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民俗活动展地域风情 提线木偶令名家着迷

  古城风情迎客来

  核心提示

  昨日是“刺桐点灯红——2018年全国文学名家泉州古城元宵笔会”采风活动的第二天,来自各地的文学名家们除了到泉州府文庙、肃清门遗址广场、泉州开元寺等地进行考察,还前往苏廷玉故居观看泉州提线木偶表演,到王宫社区欣赏民俗表演……不管是地域风情,还是人文景致,都让他们大呼过瘾。□记者 吴拏云 陈智勇 蔡绍坤/文 林劲峰/图

名家着迷于提线木偶表演

   ”遇大咖秒圈粉

  “太不可思议了,操纵着几十根线,把木偶表演得跟真人一样。”昨日上午,在通政巷的苏廷玉故居,泉州木偶剧团的演员为采风团的文学大咖展示了绝活——提线木偶戏,赢得文学大咖们齐声叫好。

  泉州提线木偶在所有木偶类的表演中,难度最大,全靠细软的线与手的配合度来体现;它源于秦汉,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至今保存了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独有的剧种音乐“傀儡调”。表演一开始,在演员们手中提线的操控下,木偶突然变得活灵活现。舞台上,“命运傀儡”时而仰望长空,时而低首沉吟,甚而跳起时髦的骑马舞。而随后的《钟馗醉酒》中,钟馗倒酒、饮酒、拔剑、舞剑……一系列动作有板有眼,配以木偶戏独有的经典唱腔,宛若真人,将剧情带往高潮,令人拍案叫绝。现场嘉宾纷纷掏出手机、相机拍照、录像,《人民日报》副刊主编、作家董宏君坐到台前,对着提线木偶戏全程录像,她举着手机十几分钟一动不动,生怕错过一个精彩镜头。

  表演结束后,大咖们纷纷上台和演员互动,体验提线木偶表演。“来来来,我刚学会操作木偶的手了,你来对付它的脚,”四川作家熊莺招呼着《文学报》总编辑陆梅,“哎呀,太难了,哈哈哈……”嘉宾们兴致勃勃地向木偶剧团的演员了解泉州提线木偶的制作过程,请教提线木偶的操纵技巧……

  临走前,好几位作家依依不舍,纷纷找木偶剧团的演员加微信,留下联系方式。看来,古城的这次“”遇,让很多文学大咖纷纷成为泉州提线木偶的粉丝。

   循着感觉走古城

  “泉州人的一天是从念佛开始的,也许是弘一法师所修律宗在这里产生的影响深远,这里的信众十分虔诚。”来自四川、曾获丰子恺散文奖、专栏作家熊莺来泉州的第一天,清晨5点就赶到泉州承天寺参加这里的早课,希望循着弘一法师的足迹,感受“佛国”里老百姓的礼佛生活。

  一座城市给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吸引。主办方为名家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采风点,行程颇满,但还是有不少作家抽空,踏着古城的足迹,寻找自己喜欢的地方感受古城别样的风采。董宏君因之前曾多次来泉州采风,对古城如数家珍,但意犹未尽。此次她还准备写一篇关于华侨历史的文章,因此她在到达泉州的第一天,就去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探寻泉州“下南洋”发展宏阔的历史画卷。“泉州华侨的历史对当今泉州发展变化的影响,对我来说是个很有趣的研究方向。

  《福建日报》理论文艺部主任黄燕,则喜欢上了古城的慢生活,她抽空拜访了在泉州的名家和弦友,探寻南音对这座城市人文性格的影响。

   民俗表演令人痴迷

  “兄弟们,走起来咧……”昨天,王宫社区的王顺兴信局围墙内热闹异常,当地群众自发地组织了泉州拍胸舞和火鼎公婆等民俗表演。精彩的演出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备受作家们喜爱,掌声不断。

  王顺兴信局是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银信局),这座百年信局近年渐渐恢复了昔日的光彩,它的故事也让采风团成员大感兴趣。

  笔会期间天气晴朗,更让人觉得暖心的是鲤城交警为活动调来了足量的泉州公交“小白”,免费供作家们采风使用;十多位古城讲解员更是不辞辛劳,为采风团提供周到热情的义务导览服务。作家们纷纷嘱咐记者,一定替他们向给予帮助的朋友们说一声:谢谢!

   人物专访

   朱向前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敬畏历史让古城魅力永驻

  朱向前说,放眼全国各地,泉州是幸运的。

  40多年前,他曾在泉州度过七年多的军旅生活,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泉州。这次,再次来到泉州,他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他眼里,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魅力与日俱增,泉州的城市个性越来越突显。

  “历史上,汉族的精英来到泉州,后来还有许多外国文化融入,同时还有许多能工巧匠,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建筑精品,古城风貌历经沉淀与洗礼,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朱向前说,泉州古城风貌有三大特色:一是保持了最正宗的中原文化,是汉族同胞智慧的结晶;二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兼容性,让世界各种文化齐集融合发展,城市风貌也呈现包容的特质和多样性;三是当地以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让东西塔历经岁月的淘洗依旧十分结实,成为全国最高的古塔。

  穿越古城,不管是名胜古迹,还是传统民居均融为一体。朱向前说,假如古城区内也高楼林立,这里的历史风貌就被破坏了。庆幸的是历任城市管理者,没有将古城区的建筑拆除掉,如果这里也拆掉重建,就没有古城区了。

  面对古城未来的发展,朱向前认为不仅要“修旧如旧”,还要“修新如旧”,古城区的周边也可通过“修新如旧”,让新建筑的风格有延续性,不破坏古城的整体风貌。 (陈智勇)

   潘耀明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顾问。

”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对于我来说,来到泉州,就是回家。”来泉州参加此次笔会的潘耀明深情地介绍,他的祖籍在泉州南安,“原乡”概念对于他们这代人而言,是深入骨髓、沉睡于心的。一句简短的泉州方言、一道热气腾腾的泉州小吃,就能唤醒心底对家的万种情感。

  “在香港,我也经常做泉州小吃,比如海蛎煎。每到周末,女儿都很喜欢回到家里,吃我亲手烹饪的泉州菜。这次来到泉州,我特地品尝了正宗的泉州面线糊、上元丸、萝卜糕等,那种回家的滋味哧溜一下子就钻进了心窝里。”潘耀明说,“泉州美食真是太多了,它们食材用料考究、烹制走心,让人吃过一次就会不时‘肖念’(泉州方言“惦记”的意思)。我其实一直很想找机会,邀请世界各地的文友们来泉州,让他们品尝来自我家乡的美食,分享独具泉州特色的人间烟火。这里的美食不仅滋味醇厚、色香味俱全、种类繁多,许多美食的背后隐藏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名人故事,让吃不再是简单的吃,而是在享用一道文化大餐。”

  “我10岁就离开了家乡。游子思念故园的心境,好似提笔想在素描本上勾勒一位许久不见的老友画像,却凝笔难绘,空觉涩滞。”潘耀明缓缓地说,“昨天漫步在泉州西街,一路飘来街头厝尾的饭菜香气,我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感觉是无法比拟的。” (吴拏云)

   龙一

  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电视剧《潜伏》原著作者。

从世界的角度探究泉州

  “泉州是一个很独特的城市。早在宋元时期,在经济与历史地位上都具有颇为重要的地位。”他期待着,通过这次走访能够更深入地走进泉州的历史,触摸古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在走访参观了海交馆、李贽故居、天后宫、泉州府文庙等地后,龙一说,在泉州老城,眼前这些旧建筑、旧街道、小巷子可以看出,多元文化的融合带给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生活中似乎有些陈旧的东西,却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这些东西保护下来后,成为城市的珍宝。”龙一认为,在老城之外建设新城,这是城市建设发展一个极好的思路,也是泉州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基本风貌,又能保持不断创新探索的动力。

  龙一说,在阿拉伯地区早期的商务资料中,就有相当多关于泉州的记载。这些记载表明,泉州当时作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和对外贸易港口,输出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这些对于研究泉州的历史、借鉴于今天都是非常重要的。“泉州是宋元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向世界传播了什么?当年这座城市是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如此大包容的城市?目前散落在中东地区、欧洲各博物馆、图书馆里都有大量有关泉州的文献,不妨做一系列详细、认真的梳理,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泉州的历史。”(蔡绍坤)

   任林举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骑着时间快马游古城

  “去年我出过一本散文集《时间的形态》,为什么起这样的书名?因为我是一个对岁月、对时间比较敏感的人。这次来泉州,感觉就像是骑着时间的快马来的。”任林举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他着迷于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希望有机会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泉州包容的各种文化。“泉州古城在历史上有着一个特殊的地位,是时间、空间上的一个特殊的点。站在泉州能看到中国的历史,站在泉州也能看到广阔的未来。这里有好多历经千年带有浓烈岁月感的遗存物,触碰到这些东西,我们好像都能忆起往昔岁月,都能扎进历史里,这感觉太美妙了。

  在游览了老城区的街巷、名人故居、庙宇后,任林举深有感触:“泉州在历史上曾是世界级的大港,这个地方既连着大陆也连着海洋,不管从时间或是地域上,都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通道。深入理解、阐释这里的地域文化,对于整个中华文化来说,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任林举说,游览古城时,他特别观察了当地的老艺人,关注他们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地域精神,归根到底,都要凝聚在物件上。老艺人们在做一些物件时,会不自觉地把他们拥有的地域文化要素融入到手艺里去,这对于我们探究地域精神,提供了极大便利。一座城,需要有优秀文化基因的沉淀,如果把过去全部铲平,从头再来,那么我们将什么都不是。” (吴拏云)

   李少君

  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

传统的现代化鲜活呈现

  “泉州是一座可以通过历史重新认识产生巨大影响的城市。”李少君说,古城历史上许多故事可以不断被诉说,在新的全球化文化构建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

  李少君说,泉州在宋元时期就是一座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世界各国的文化信息在这里随处可见。古城不仅完好地保留下历史轮廓,还将老百姓的生活样式保持得很好,众多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与老百姓的生活连为一体,没有隔绝开。古城内还有众多的百姓在这里生活,让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泉州古城保留下了许多传统,例如花灯和红灯笼,不仅与老百姓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还与传统建筑融为一体,将人们带回到传统的氛围中,感受鲜活的文化气息。

  “传统有时候会被人遗忘,但可以通过现代的形式重新呈现,不仅可以通过博物馆和纪念馆等方式,还可以通过创作当代艺术作品,或是影视作品产生的影响力,让大家回过头来了解泉州。”李少君建议,今后古城可以考虑建设影视基地,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拍摄影视作品,通过现代影视作品扩大古城的影响力。古城内许多历史遗迹值得好好保护,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模拟历史上的场景,或建设成为主题公园,让游客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韵味。 (陈智勇)

   董宏君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

古城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

  在董宏君眼里,泉州古城虽小,但这里的内涵“太丰富、太博大”了。许多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感受不同时期的泉州和不同时期的世界人文气息,这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泉州天后宫、德济门、李贽故居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名胜故居密布古城大街小巷,是泉州丰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凸显出泉州的魅力。

  董宏君说,此次泉州古城之旅又有许多新发展,而且还赶上了元宵佳节,对这里老百姓的生活与习俗有了全新的体验,古城也更加立体起来,让人感受了这座城市的不同气息。

  见人,见物,见生活。董宏君发现,古城的文化融入泉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不管是深藏古巷的每一座建筑,还是剧团的活态展演,均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古城日常生活感受世界文化气息。“长久以来,泉州人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样貌被保存得很好,而不是建造了一座新城。”董宏君说,在无声无息当中将古城保护好,泉州人的努力方向是对的,特别好。泉州人喜欢,就会赢得越来越多游客们的喜欢,为这座生动有趣的城市点赞。(陈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