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在线”诉讼平台:网络“跑腿”破解送达难题

21.03.2019  23:21
  “批发的收案,零售的送达。”这虽是流传在法院一线送达人员口中的一句调侃,却很能说明“送达难”作为制约法院办案效率的瓶颈地位。

  这个难题,如今有了破解之道。去年初,湖里法院开始探索互联网法庭建设,将现代科技应用和司法审判活动深入结合,在全省首创“全在线”诉讼平台。在先后开发了智能文书模块一键生成送达文书、“文书识别码”、有效送达信息实时共享等实用功能外,更在近日实现诉讼文书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送达。

  3月12日,记者来到湖里区殿前法庭,零距离体验全新升级后的“全在线”诉讼平台。

  “公众号+文书码”微信送达

  2月13日,厦门某银行在“全在线”诉讼平台提交立案申请并同意接受电子送达。立案后,平台生成了立案文书码并通过“互联网法庭”微信公众号向原告推送,原告接收后即识别、验证和下载了电子文书。

  相对于个人微信、电子邮箱等传统电子送达方式,微信公众号送达具有公信力高、安全性强、反馈即时等优点,有效解决了当事人因担心查收电子邮件不及时,个人微信号公信力不足,反馈延时等缺陷而抗拒电子送达的心理。采用“微信公众号 文书码”方式电子送达诉讼文书,在我省法院系统尚属首次。

  运用电子送达极大提升了审判效率。以殿前法庭为例,一件案件的送达周期可缩短31天以上,送达人员的工作量可减少约60%。

  记者获悉,除了在“送达难”上下功夫外,湖里法院“全在线”诉讼平台更将致力于涉互联网案件审理的“规则制定”。目前,湖里法院正在着手制定《互联网电子数据证据举证、认证规则》,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统一司法实践中互联网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

  “一趟不用跑,一分钱不用交

  小吴和阿忠是在同一个驾校学车时认识的。2017年11月,阿忠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小吴借了600元钱,此后就杳无音信。一年多来,小吴通过微信、手机号都无法联系上阿忠,更别提还钱了。

  较真的小吴打算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2018年底,小吴通过关注“厦门市湖里区法院互联网法庭”微信公众号,完成了自助立案。殿前法庭法官助理肖安定发现小吴提供的阿忠的联系方式均无效,在技术协作方的配合下,通过“全在线”诉讼平台对接的数据资源,获取了阿忠有效联系号码。在与阿忠取得联系后,法官助理肖安定告知了欠钱不还的法律后果,阿忠表示将和小吴联系协商解决。7天后,肖安定再次拨通小吴的电话,得知600元已经还清。在肖安定的指导下,小吴再次登录“厦门市湖里区法院互联网法庭”微信公众号,提交了“撤回起诉”申请。至此,这个标的虽小却十分典型的涉网借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当事人一趟都没有跑法院,也没有花费一分钱,仅由法官助理就在诉前调解阶段快速化解纠纷。

  “对小额债务纠纷当事人来说,打官司所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往往让他们觉得得不偿失,由此也导致不少矛盾纠纷游离在法律规制之外,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全在线’诉讼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纠纷解决渠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对于小额诉讼当事人来说,‘性价比’较高。而通过这种提升市场经济纠纷解决效率的手段,也很好地促进了市场经济沿法治轨道健康发展,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司法改革的红利。”殿前法庭负责人姚亮说。

  今年,湖里法院“全在线”诉讼平台加入“诉前案件管理”模块后,法官助理可将适宜诉前调解的案件分流至该模块,开展诉前文书生成、诉前送达等追踪管理,将更多争议不大的案件以更快捷的方式化解在诉前。据了解,下一步湖里法院“全在线”诉讼平台还将接入非诉讼调解资源,实现线上诉调对接,加强诉前化解,推进诉源治理。

  三分钟“写完”一份裁判文书

  如果说,“全在线”诉讼平台是重塑了审判流程,那么,湖里法院携手“易判”智能裁判辅助系统(以下简称“易判”系统),相当于为法官配上了智能办案助理,让裁判更快、更统一、更容易。

  法官助理肖安定向记者展示了“三分钟完成一份裁判文书制作”。他登录“易判”系统,庭审过程中生成的笔录以及案件信息已被抓取到判决书撰写页面,系统已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自动计算好欠款、利息等各项费用,肖安定只需进行核对、修改,最后点击“生成”,一份判决书就草拟完毕,系统随即将判决书发送至书记员处校对,书记员只需要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等基础信息,确认无误后提交至法官处审批,法官审批后经过电子签章系统,生成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书,整个过程仅耗时三分钟。

  去年以来,湖里法院殿前法庭运用“易判”金融通系统审理案件541件,智能生成各类法律文书600余份,成为提升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效率的“妙招”“助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运用“全在线”诉讼平台最多的人并不是法官,而是大多数人最不熟悉的法官助理。据了解,在湖里法院,试点使用“全在线”诉讼平台后,一个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约40%的工作量都是由法官助理承担的,使得法官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开庭、裁判等核心事务,工作量大大减轻。

  从上午8点上班开始,殿前法庭法官助理肖安定就忙得不可开交。和其他同事经常奔波在立案大厅、银行、车管所、讼争场所等不同,他多数时间面对着一台外网电脑和录音电话,处理的是互联网上当事人提交的各类申请和材料。肖安定的“舞台”看似“”很多,但实际上却有着“”作用。

  审查在线立案、在线调解、在线调查取证、在线庭前会议、草拟裁判文书……一系列工作将法官助理半天的工作时间挤得满满当当。除此之外,还要见缝插针地记录使用“全在线”诉讼平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与开发公司的视频会议上讨论解决方案。而在湖里法院,肖安定作为最先使用“全在线”诉讼平台的法官助理,还要时常化身“讲解员”,向其他同事讲解平台使用各种功能,帮助平台在全院各审判业务部门推广。

  “不能当程序员的讲解员不是好的法官助理嘛!”临近饭点,却还在忙着和开发人员“找bug”的小肖对记者调侃自己。

  正因为有了这批法官助理的“最强辅助”,法官才能真正作为“最强大脑”成为审判核心,切实提升审判效率。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