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复旦、中大党委在求是刊文谈高校意识形态问题

01.09.2014  11:52

原标题: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善用新媒体 打造新平台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此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工作创新的力度,更加讲究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首先,主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高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水平。一方面,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借力新媒体新平台,主动融入师生关注度高、使用频繁的网络社区;另一方面,必须建设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网络阵地,这样才可能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为高校党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与领导权奠定基础。要主动走到意识形态工作前沿,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度重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建好网络阵地,通过平等对话和高质量的发言,引导青年,赢得青年。

其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面对不良信息时的“免疫力”。北京大学通过整合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资源,规划建设全校性的“网络教研室”,着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将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一方面“系统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网络社会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规律;另一方面“深度启发”,通过课堂互动、案例讨论、小组报告、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讲授要点,以加快养成网络社会中健康发展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第三,进一步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近年来,北京大学建立了24小时舆情报送值班制度,设立专门队伍,使学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开展工作,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力争先行一步,尽早采取措施,确保有效控制和减少负面言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四,正确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政治问题与具体利益诉求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思路和策略。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推波助澜,把学术问题和群众的个别利益问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对网络舆论和社会思想共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要沉着冷静应对,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学术问题,要实事求是,加强引导,注意处理好学术与政治、淡化与泛化、堵与疏的关系。对社会问题,要客观全面,具体分析,不能把由个别利益诉求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一概说成是敌对势力的煽动和破坏。对政治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触及党和国家的原则、底线的言行,要及时、有效、坚决地进行斗争。

引领中青年教师队伍健康成长

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

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要办好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关键是有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师队伍。

当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很大比重。以复旦大学为例,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0%。这些教师正处在创造力旺盛的时期,未来几十年正是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时期。对高校而言,树立正确导向,引领这支队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应该看到,中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经历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全面系统的学术训练,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有活力。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他们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实践锻炼、社会生活磨练,经历相对单一;有的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深刻了解,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缺少正确认识;有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漠;有的在国外生活时间较长,容易拿国外的发展水平和我国进行简单类比,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观念存在模糊认识。

如何帮助和引导广大中青年教师克服不足,健康成长,是高校党委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五个导向。

坚定政治方向。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高校党委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把广大中青年教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牢记国家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高校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而解决我国前进路上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使命。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们要着力引导中青年教师把个人兴趣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把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接重大任务,争取重大突破。

强化社会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需要高校教师在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带头作用。要引导中青年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发出理性声音,激发和传递正能量。

坚持育人为本。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不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能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我们要引导中青年教师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立德树人的首位,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培养国家民族未来的栋梁。

树立优良学风。我们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有益文明成果,又要立足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要弘扬“十年磨一剑”的学风,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弘扬团结包容的风气,引导中青年教师主动参与集体攻关,加强沟通、包容、协同。

真正将这五个导向落到实处,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加强教育引导。要对中青年教师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使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党史国史教育,使之深刻认识为什么西方的发展道路不适合中国;加强法制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引导其遵纪守法,严谨治学。

强化实践锻炼。让广大中青年教师走出校门,通过深入的考察实践,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通过有针对性的社会调研,让中青年教师深入基层一线,使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通过有计划的挂职锻炼、交流任职,使中青年教师更加真切地感受国家跳动的脉搏,了解国家的重大需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服务国家发展。引导中青年教师围绕国家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进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概念、范式、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方案建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努力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引导中青年教师发挥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更好地向世界宣传和展示中国。

改进评价体系。通过发挥学术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明确将服务国家、教书育人、学术贡献、团队合作等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推行“代表作”制度,更多地关注那些经得起历史检验、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多维多元地评价教师的贡献,让那些呕心沥血培养学生的教师,为国家战略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勇攀科学高峰的教师,默默无闻从事基础工作的教师,都能得到全面公正的评价。

营造务实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 

当代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网络在改变他们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影响他们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和人格养成。如何吸引并取得学生信任支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当务之急。中山大学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使命,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务实健康、活泼向上的环境氛围。

一、学校搭台,学生自主,共创“5D空间”学生门户网站,实现学校指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融合统一。为改变大学生喜欢上社会网站而不乐意上校园网的现象,中山大学创办了由学生自主建设和自主管理,学校提供资助条件和方向指导的“5D空间”网站。“5D空间”的意蕴,一是遵循学生学习、交流、生活、展现等要求,建立资讯、互动、展示、创业和个人五个空间;二是网站的英文名称(http://myspace.sysu.edu.cn)旨在表达“我的空间我做主”的大学生群体个性;三是“5D空间”的粤语音意就是“吾的空间”,切合了广东文化的特点。2010年9月网站一上线,中大学生就以网站为平台来展示他们参加广州亚运会场馆工作的志愿者风采。此后,网站相继承办了多项学生活动,开设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校务建议”版块,在网络良性互动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在2013年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网站为机关职能部门“践行群众路线,推动人心向学”提供了平台,学校将“校领导和学生餐会”所反映问题和答复处理意见在网站公布,方便学生了解情况和进行监督。“5D空间”学生团队还在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开展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工作,坚持每周一报,送有关校领导参考,实现了学生网站自我管理、勇担责任和学校工作改进完善的良性循环。现在,这个网站已成为我校学生倍加爱护的网上家园。

二、将学校长期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和优秀成果上网上线,努力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红色地带。中山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成立于1993年,一年举办一期,今年已是第20期,为学校培养了1000多名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的学生骨干,对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管理学院师生坚持长达20年之久的“歌颂中华”活动,校团委组织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研究生支教团、“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大学生理论教育和公益实践项目,均是中山大学思想教育工作的传统品牌和创新项目。为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学工部和校团委还分别建立了思政教育网和中大青年网,学校的各项重大政治性活动也都在相应的专题网站和官方微博上发布,让更多学生便利分享,扩大了宣传效果,开拓了网络文化红色地带。

三、开办心理网站,多平台疏导学生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心智未熟,以及因入学不适应、人际交往受挫和学习压力、考试压力、就业压力而发生的自闭、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我们于2004年建立了“中山大学心角落”网站。今年又开通了“心角落”微信公众平台。十年来,“心角落”网站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为防范、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着眼大学文化特点和大学生性格特征,培育活泼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一方面,我们将中山大学诺贝尔大师系列讲坛、中外优秀文化讲座、文理医融合拓宽视野名师系列讲座、纪念广东改革开放30年系列专题讲座等论坛讲座资源上网上线,让分布在四个校区的学生共享,满足学生对学术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又以学生为主角,举办诸如毕业典礼与学位授予仪式、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揭晓颁奖典礼、维纳斯校园歌手总决赛等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或通过网络直播或全程摄录后上传网络,供学生和家长观看、点击浏览。这种自我展示、自我欣赏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突出主体性,增强参与性,展示亲和力,在悄无声息中塑造学生活泼向上的人格和健康上网的习性。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