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脱人眼中,她是来自远方的天使
4年前,林丽琴告别三岁幼女和八旬老父,毅然加入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当时,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3年援藏,担任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她,足迹几乎遍布当地每一个村。在与漳州截然不同的气候、生活和交通条件下,她和援藏队员们不怕艰苦、克服万难,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
不遗余力“造血”
“当地医疗条件差。我刚到时,医疗设备老化严重,还常因电压不稳无法运转。有时,动手术还得打手电筒。”在林丽琴看来,当时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的条件远不如漳州乡镇一级的卫生机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刚到不久,就凭着丰富的经验,成功实施了两例难产手术。
在许多场合,党政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富有爱心的企业家面前,总出现林丽琴“化缘”的身影。3年间,她争取到105万元,用于购买电脑、彩超等设备。
“当时,墨脱的医疗垃圾没有分类处理,常常与生活垃圾混到一起,很不科学。”林丽琴为此忧心忡忡。她的想法得到时任墨脱县委书记刘革生的同意。医疗垃圾焚烧系统随之建了起来,实现对各级医疗垃圾的统一收集处理。让她欣慰的是,在她离开墨脱时,县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了全面装修,医疗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硬件改善了,关键还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
林丽琴说,4年前,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只有20多张病床;39名医务人员中很多是初中毕业生,仅有5名获执业医师资格。
于是,她首先从自己做起,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坚持不懈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一些内地的专家常接到她的请教电话;前往墨脱的福建、广东等省的医疗专家总是被她感动,认真解答她的问题。“自己素质过硬了,经验足了,才好跟大家共享。”林丽琴说。
坚持贯彻实施“造血型”援藏模式,林丽琴不遗余力地以“传、帮、带”的形式,向墨脱同仁传授技艺。她还通过理论授课、临床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指导业务工作,教会妇产科同仁掌握规范化产程观察与处理,产房规范管理,规范化产前检查,新式剖宫产术,宫颈疾病筛查和诊疗术等。“有些学科不是我的专业,我就联系各学科专家,来把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教会当地医生,如呼吸机、胎心监护仪、全自动生化仪等。”林丽琴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她提议下,援藏队产生成立援墨医疗小分队的想法。2010年,“9·8”投洽会期间,林丽琴将申请书带回,提交给漳州市委、市政府。很快,漳州市卫生局通过自愿报名的原则,选拔出医疗队成员开赴墨脱。此外,她还多次邀请专家进墨脱指导并开展业务;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向墨脱捐赠价值6万余元的急需短缺药品,向香港恩泽基金会争取资金修建简易应急血站……
结束援藏工作后,林丽琴与墨脱一直保持着联系,尽力提供帮助。
仁心仁术写医魂
墨脱县加热萨等3个高海拔乡几乎没有路。当地有八九个月降水季,有时人和骡子踏出一条路,又随即被泥石流和雪块淹没。
有一天下半夜,熟睡中的林丽琴接到电话,得知加热萨乡小学出现集体腹泻情况。“县里的车把我们送到雪山脚下时,已是清晨5点。在那里,我们只能徒步进加热萨。”越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脚下是不到40厘米宽的路,路旁就是悬崖。想到那些急需救助的孩子,大家忘了一切危险,一心赶路。晚上9点,救助队抵达加热萨乡小学,迎来一阵欢呼。大家脚上的解放鞋全都磨出了洞。孩子们得救了,救助队坚持观察了两天才回县城。
福建省第六批援藏队伍中,林丽琴是唯一的女干部。但是,她坚持不搞特殊化,从不拖组织后腿,被队友称为“铁娘子”。
从墨脱至波密县城最快车程也需10小时,从墨脱至林芝八一镇最快车程也需14小时。这样的路途上,还常遭遇雪崩、泥石流、塌方等,但使命所驱,林丽琴走了20多个来回。她还常常徒步翻雪山、过河流,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由于进出墨脱道路颠簸,她腰椎间盘突出的旧疾多次复发,腰背部皮肤常被磨出血泡。高原生活,还使她落下皮肤过敏、荨麻疹、关节炎等毛病,但她从没退缩。
2011年春节休假期间,林丽琴因病做了微创手术,术后感染出血,医生建议她休息调养3个月,但仅过一个月,她就带病翻越噶龙啦雪山,颠簸20个小时抵达墨脱,又全身心投入工作。在藏期间,她发作急性肺炎一次、急性阑尾炎一次,都坚持在岗。老父亲病在床榻,小女儿头疼脑热,身为医生却不能照料他们,林丽琴只能愧在内心,因为,在遥远的雪域,还有更多人需要她的帮助。
“我坚信,仁心仁术没有地域之分。”林丽琴说。
3年间,她在墨脱县城诊治患者1200余人次,主刀手术26台,其中,成功抢救妇产科危重急病患42例,开展门诊小手术106例;义务下乡送药送诊18次,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共诊治边远乡村患者2000余人次。她时常冒着大雨、打着手电筒在夜间出急诊,多次自费为贫困产妇买奶粉及营养品。
在墨脱群众眼中,林丽琴就是一个来自远方的天使。(雷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