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光明网2017.5.26:在全省大学生中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
日期:[ 2017年05月26日星期五 ]-- 专题 --版次:[ 06 ]
□编者按
2016年,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21所公办本科高校中策划开展了首季福建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活动(以下简称“一‘马’当先”活动),在全国首创以电视竞赛形式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极大激发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和兴趣,在校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并入选首届福建省思想文化十大亮点。日前,省委教育工委召开了座谈会,部分高校党委领导、专家学者、政工干部、参赛选手等重点围绕“怎么看”“怎么办”“一‘马’当先”活动进行了深入研讨。
初心
王建南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从时间节点看,举办“一‘马’当先”活动,是我省学习贯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实际行动,是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一项实践探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更好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广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以一“马”当先的实际行动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从内容灌输看,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青年,才会有蓬勃生机和远大前途;青年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校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园地,举办这一活动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把先进的理论、正确的思想在大学生中传播开来、唱响起来,使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引领者、推动者。从活动形式看,用新的探索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和兴趣。这次竞赛内容均源自普通高校现行使用的四门教材,以及有关国情、省情、民情和福建红色文化和历史知识。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专家担任评委,进行现场解析点评。一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宣传教育与电视传播媒体有机融合,开辟了在电视栏目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阵地;另一方面,以媒介传播、互动趣味为手段,打破了课堂教学“你学我教”的传统模式,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郑传芳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
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开展“一‘马’当先”活动,是加强和巩固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一个有力措施,是敢于在电视传播媒体中发声亮剑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实现“四个结合”,即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理论学习和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思政课学习和“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理论武装和实践能力锻炼的有机结合;“三个拓展”即拓展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内容、思政课实践活动的途径以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路;“三个调动”即调动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积极性、老师教好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积极性,政工干部组织好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活动的积极性;“三个丰富”即丰富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的内容。
孙捷敏
福建教育电视台台长
“一‘马’当先”活动通过电视、微信、网络等全媒体形式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传播,是应对微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一种有益尝试,是大众媒体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种实践探索。我们在福建教育电视台频道、福建教育APP、福建教育电视台微信号、东南网、省教育厅官网、易班网等媒体平台播出,在全国也属于首创。
收获
吴仁华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生根发芽。活化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将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省情市情校情相结合,与专业特色相结合,讲活马克思主义。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内涵挖掘,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内涵挖掘,利用了可与学生建立较为密切的地缘、文缘、学缘的各种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强化了面向全体与分类引导相结合,在全力抓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面向学生理论学习骨干,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头脑,增强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增进其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潘玉腾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
“一‘马’当先”活动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让理论更好地入耳入脑入心提供了更富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抓手。学习成果检验方式新,不仅检验了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掌握程度,也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组织方式新,将理论学习的舞台从传统的第一、第二课堂转向了电视媒体,从高校校园转向了社会公众,将严肃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过程,转化为学生们喜闻乐见、富于参与性、挑战性和娱乐性、观赏性的电视节目开展。协同协作方式新,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由高校单兵作战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省委教育工委与高校、专家与学生、学校与媒体之间的紧密联动和协同协作,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立体化、形象化,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吴访益
福建商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让青年学生得到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滋养,读书和竞赛活动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参与,增强了自身的亲和力和生命力;通过引入竞争性,激发了青年学生荣誉感和参与欲,获得了影响力和辐射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学马、懂马、信马、用马”的行列中来,让思政工作创新得到新启发。这次竞赛活动的实践说明了只有用心、专心、耐心、细心、贴心、交心,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入心”。没有灌输、灌溉就没有参天大树,但“灌输”不是简单的“满堂灌”,需要的是因势而新的灌输、醍醐灌顶的灌输、润物无声的灌输、真情真理的灌输、喜闻乐见的灌输。让顶层设计与基层改革相得益彰,读书竞赛活动构建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有活力的大思政工作理念和工作格局,大大提升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他们的政治信念、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在春风化雨中得到升华,积极健康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态得到提升,助力学校转型发展和内涵提升。
刘新玲
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一‘马’当先”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习情况的考察,而其竞技性的活动形式则为考察过程增添了极大的趣味性。选手们在应对竞技和参与遴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主动、深入、系统地学习,甚至是跨高校间协同学习。在点评环节,专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进行了阐述,并对选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技巧等进行了指导和点拨,启发了大学生对于自我、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可以说,“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剂良方,实现了与课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导师对话三个实践维度,有效助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目标的达成。
刘胜
福建农林大学学工部部长
“一‘马’当先”活动是坚持和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一元指导”地位的集中体现和诠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应该主动出击,把其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借鉴新做法,吸收新经验,形成新手段,切实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成效。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需要多方合力,本次活动激发了大学生主动参与理论学习的热情,为高校调动全员参与,形成多方合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引领效应。创新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必须优化途径,互动式、新媒体、娱乐性的活动方式,契合了当下大学生对于信息汲取和活动参与的“口味”。要与时俱进,持续优化育人途径,拓展育人渠道,积极构建有活力、可持续、易参与的理论教育教学新体系。
王玲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辅导员
“一‘马’当先”活动,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微信公众平台的即时交互性,创新了对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载体,拓展了对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场域,成为高校师生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我们通过电视知识竞赛、微信、微博留言互动等新媒体具体运动形式,及时向大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内容、即时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帮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更深刻而广泛的接触和理解,从而增强了理论认知和认同。
林燕玲
首季“一‘马’当先”活动冠军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
通过比赛,我进一步全面、深刻、系统地重新学习了近现代史、思修、毛概、马基等书本知识以及党情、国情、省情、形势与政策,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认识与掌握。通过比赛,我认识了新的老师,结交了新的朋友。比赛阶段,八个小伙伴与我共同学习分享,指导老师们不辞辛劳地帮我们划重点、解规则、出策略,加油鼓劲,为我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比赛,我也很好地磨炼了我的意志。比赛过程,我只求尽力发挥,不求名列第一,正是这种淡然洒脱的心境才能使我正常发挥。面对这份认可,我比之前更加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陈晓璇
参赛选手
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感受不一样的课堂,别开生面地通过电视竞赛的方式,创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式,将学习寓于趣味,创造出了一个别样的课堂平台,为我们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契机。体验不一样的挑战,比赛形式丰富多样。枯燥无味的新闻,略显沉闷的政治,变得充满趣味,激动人心,让更多的人燃起对学习马列知识的热情,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展现不一样的魅力,竞赛通过新颖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展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平台。
展望
郑传芳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
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福建师大教授、博导
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的部署,把“一马当先”活动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作为省级重大课改项目,进一步加强竞赛题库建设,适当增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批判各类错误思潮的题类,满足不同类型竞赛学生的需要,并继续派有关教师当好评委,使这个活动成为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有效形式,成为传播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坚强阵地,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品牌栏目。
张有奎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
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作为思政课教师,将把认真指导好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社作为义务和责任,积极引导大学生理论学习骨干“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作为研究生分教指委成员,要针对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丰富竞赛题目类型,减少记忆题,适当增加分析题、材料题,对所有竞赛题目实行多重审查,确保没有政治错误和表述方面的低级错误。
林怀艺
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评委坐镇比赛现场,按照自己所讲授、所熟悉的课程阐释点评,可以极大地提升比赛的权威性。但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评委除了要对自己负责的课程胸有成竹之外,还有必要熟悉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和实践魅力。
李方祥
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亲和力感染力,教师有内涵,不仅具有更宽广的知识,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学术“自留地”,在某个领域有专深的研究;课堂能“解渴”,教学科研不能仅仅是坐而论道,要为学生的求知需要而研究、为学生的解惑需要而教学,能够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教学显个性,既有抽丝剥茧式的说理,又有激情奔放式的抒怀等等,就像盐溶于水一样,呈现更多的个性和风格。
王建南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省委教育工委将努力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立体多维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系列活动,促进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一‘马’当先”到“万‘马’奔腾”,推动高校真正成为青年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播种机。从点上发力,把激发青年大学生自觉学理论作为出发点。2017年,我们将在全省思政课教师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青年学生什么”为主题的“精彩一课”评选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为主题征文和微演讲活动,引导师生学思践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和实践魅力,不断激发大学生学马列学理论的浓厚兴趣和内生动力。从线上构建,把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互促、线上引导与线下引领互动学习体系作为着力点。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五库一网”教学资源库建设,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在第二课堂上,重点培育建设马列经典著作、毛泽东选集、中共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等理论读书社,促进形成理论学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通互促的良好局面。在传播体系上,着力打造省级高校思政易班网,推动高校“两微一端”集群建设,定期推送理论学习的系列成果,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网言网语”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在实践体系上,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读书社“八个一”活动开展,引导大学生开展实践体悟,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从面上拓展,把扩大覆盖面和提升影响力作为攻坚点。在组织体系上,进一步完善赛制和规则,加强题库建设,推动高校先行进行校内选拔,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精心组织开展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题征文和微演讲以及思政课教师“精彩一课”评选活动,形成同向同行、互为呼应的大学生学马列学理论系列活动。在保障体系上,将题库尽量转化为可视化、可读化,编印一批易于携带传播的口袋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对参加“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获奖的学生,在发展党员、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改革创新,集聚资源,善谋实干,促进我省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行动由“一‘马’当先”向“万‘马’奔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