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钻研文物拓印20年 被高校聘为高级传拓师(图)

10.07.2014  11:00

古人在彩陶上画符,在甲骨上刻字,“书其事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为抢救一些濒危的砖石、碑刻文物,传拓这一古老技艺仍焕发着勃勃生命力。在伊滨区李村镇,有个名叫陈志伟的匠人,多年来执着地使用传拓手段,用纸与墨辛勤地再现历史原貌。

完美拓下画像石他被高校聘为高级传拓师

好啊!好啊!字口清晰,墨色均匀,拓制精良。尤其是这张画像石,找了三拨拓工都不满意,今天终于看到理想的拓片了!”江苏师范大学文博收藏室里,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知名画像石研究专家朱存明教授,品鉴着眼前的一张张拓片,对站在身旁的陈志伟赞不绝口。陈志伟被江苏师范大学“相中”,当场被聘为该校高级传拓师,并颁发了聘书。

陈志伟是伊滨区李村镇西李社区人,今年42岁,先前在庞村镇一家牡丹石工艺品厂从事工艺品设计和创作工作。一个偶然机会,陈志伟对传拓发生了兴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从事拓片工作至今已经20年,陈志伟深入钻研传拓技术,无论是浓而发亮的“乌金拓”,还是像蒙了层轻纱般的“蝉翼拓”,他都能驾轻就熟地完成,甚至还花了4年时间苦心钻研用金粉捶制拓片,并试验成功。

每件文物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特别是损毁严重的文物,可能是这世上最后一张最接近原始文物的拓片资料了,再过些天甚至是经过这次传拓后,那一抹印痕可能都会消失。”陈志伟说,作为专业拓工,没有什么比眼看着文物走向消亡更他深感痛惜了,所以制作每张拓片,他都非常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