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恩寺

22.05.2014  19:15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集成镇,始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是六祖惠能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亲自将其故居改建而成,当时名叫报恩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武则天下诏赐名为国恩寺。国恩寺也是六祖示寂的圣地,与六祖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弘法道场曹溪南华寺并称禅宗三大祖庭。

唐宋时期,国恩寺在佛教界被视为“岭南第一圣域”,香火鼎盛,来寺朝拜参学者络绎不绝。
一千多年来,国恩寺历经沧桑兴废。现在的寺貌焕然一新,寺宇殿堂,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国内外来寺寻根谒祖、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寺院胜景]



唐宋时期,国恩寺在佛教界被视为“岭南第一圣域”,“中国禅文化的发祥地”。香火鼎盛,僧人甚多,来寺朝拜参学者络绎不绝,寺院殿堂颇具规模,有僧田1800亩。宋绍兴年间寺宇重修,明永乐年间再次修葺。尔后,国恩寺渐衰,僧田多被豪强侵占,寺产被变卖。至使这座被尊为“中国禅宗发源地”的古寺,殿堂失修崩塌,香火式微。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知县邓应平发起,官民集资重修寺宇。此后国恩寺不断扩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名士欧真义建龙粤庵(观音殿),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知县陶若曾建浴身亭;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新州知县吴士熙、绅士赵良洗建山门牌坊,并凿寺前镜池;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本寺方丈白现法师、名士潘文伯等建金刚楼和左右禅房。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新州名士潘尚茂建经堂;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本县名人潘稷建珠亭;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至十二年(公元1655年)再次重修和扩建;举人麦安创建法堂,新州名士美符重修山门石桥等。至此,国恩寺便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建筑群,殿堂鳞次栉比,气势巍峨庄严,成为广东省境内屈指可数的大丛林及全国仅存的两大祖师故居之一。

国恩寺虽历经沧桑兴废,至解放前仍保存着唐朝至清代五朝古迹文物。但在文革期间,寺内佛像、法器等文物古迹均受到严重破坏,僧众被遣散。只有鼎光、自觉等几位法师坚持在寺内生活。他们常与到寺庙搞破坏者讲佛法、论道理,使搞破坏者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使整个建筑物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得以保留了部分主要殿堂。改革开放后,一九八三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在方丈鼎光法师的带领下,加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信众及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修葺,寺貌焕然一新。寺前山门大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及配殿、方丈室、客堂、禅堂、报恩塔、六祖纪念堂、圆通宝殿等主体建筑已经修复和重建。同时还重修了六祖父母坟、浴身池、卓锡泉,理护了六祖亲手种植的荔枝树,新建了以弘扬六祖禅文化为主的龙山碑林等。纵观国恩寺,寺宇殿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各具特色而浑然一体。

开放后的国恩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僧众的自主管理下,来寺寻根谒祖、观光旅游的人与日俱增,国内外的佛教团体;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接踵而至,络绎不绝。每年到寺游客达数十万之众。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香客、游人来寺谒祖、观光。我寺还将筹建藏经楼、钟鼓楼、经堂、普同塔、焚香亭、僧舍、贵宾楼、重塑佛像金身,还将把现在保存的文物古迹展示出来让游人观赏。

[当今住持]

 

[交通通讯]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集成镇

邮编:527300

电话:+86-766—269110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http://www.guoensi.com

如禅法师,广东罗定人,生于1963年,1982年春于国恩寺鼎光和尚座下剃度出家。同年9月就读于中国佛学院,1984年在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又接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和尚的法脉,1986年毕业后回到国恩寺,1997年任国恩寺当家师主持全面工作。2004年12月任国恩寺住持。现兼任广东佛教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六祖思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以及中国禅学研究系列丛书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