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访局上访者减少明显 中纪委门前与以往持平

20.01.2015  11:31

       18日,公安部公布“4·29”专案组在西南边境抓获涉嫌组织、策划、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疑犯352名,查获涉嫌偷越国(边)境疑犯852名。经查,此类犯罪活动主要是境外“东伊运”组织蛊惑煽动群众偷渡出境参加“圣战”活动。

  本次打击偷渡专案行动,是2014年全国政法机关开展的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行动之一。

  去年,全国政法机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开展对邪教专项打击行动、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推进酒驾整治……上述行动,均在“平安中国”的框架下进行。

  十八大后,“平安中国”成为政法系统的建设目标之一。“平安中国”涵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中央在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维稳等领域的思路与办事机构也随之调整。

  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强调,要提高平安中国建设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现象之变

   越级信访少了 周围小店生意萎缩

  1月16日,星期五,北京最低气温-7℃。北京市公安局官微“平安北京”提醒,“北风换来晴朗天,户外活动需防风”。

  下午1点多,西城区永定门内西街甲1号和甲2号门前,上百位上访者在排队递材料——这里是国家信访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中纪委信访接待室所在地。

  国家信访局接待室前来访者最多,从门口沿着栅栏一字排开,队伍大概超过50米。

  在地方信访工作人员和周边商户眼中,由于去年的政策变化,再加上最近天气寒冷,这里的“人气”大不如前。

  胡同口有一个面积仅五六平方米的经销店,出租板凳和复印材料曾经是小店最赚钱的生意。据经销店老板介绍,板凳租金一天5块,客户既有上访者,也有地方来的截访者;复印利润最大,最高峰时每天的流水账能有三四百块。

  从去年5月起,小店的生意开始萎缩,特别是复印业务,很难再现机器满负荷工作的场景。

  2014年4月,国家信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从2014年5月1日起,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国家信访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单位对待信访问题不够重视,导致群众越级上访、闹访现象不断发生,导致矛盾逐渐发酵。

  去年11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要求加强对地方初信初访事项的督察督办,未履行督办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信访机构将被追责。

  据东北某地级市统计,该市去年1-4月进京非正常上访量每月在20至40人次之间,去年5月以来,每月进京非正常上访人次降到个位数。

  来自地方的信访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  国家信访局门前的上访者减少最明显,排长队的现象现在很难见到;全国人大信访接待室一直不温不火;中纪委信访室门前排队的举报者没有明显减少,与以往差不多持平。

思路之变

   国家层面首提“平安中国”战略

  在官方体系中,信访往往与群体性事件联系在一起。比如,各地均定期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

  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研究成果披露,近13年间,全国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有871起,其中,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

     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认为,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转型期,矛盾突发、多发,公众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十八大后的首个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将“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过硬队伍”一起列为政法工作的三个建设目标。

  在外界看来,与过去单纯强调的“维稳”不同,官方试图通过“平安中国”建立一种新的安全观念。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建设平安中国,既要确保社会秩序平稳安全,又要确保人民心境平和安定,涵盖范围包括了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

  2013年6月,习近平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他说,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年6月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平安中国”战略。

  据中央政法委透露,从化解信访难题到建设平安校园,从维护食品安全到打击网络犯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平安中国”,已是一个涵盖方方面面的综合工程。

  “检验平安建设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能否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去年11月,在谈到信访问题时,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说,要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努力使信访步入良性轨道;要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破解导入难、纠错难、终结难,确保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上有效解决。

   机构之变

   社管综治委”复名“治安综治委

  2014年,一个机构名称的悄然转换,引来了社会的关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恢复了原名。

  2011年8月之前,这个机构的全称是“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简称“治安综治委”),2011年8月后,名字改成了“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简称“社管综治委”)。此次名称调整,正是恢复原来的名称。

  对于这次改名,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去年7月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说,“目的是为了集中精力抓好平安建设”。

  “2011年那次更名后,综治委感觉像个小政府,什么事情都要参与下。”浙江某县级综治办主任对媒体说。

  据报道,此次改名前,中央已经觉察到“社管综治委”涉及面过宽的问题,有点“拉不动”。综治委的名字改回到“治安”,其职能也将回归。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社管综治委”恢复为“治安综治委”,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过去是警察反恐,现在是人人反恐。”竹立家说,中央综治委名字的改变,与社会发展阶段的需要有关。他表示,近来,有多起恐怖事件发生,反恐防恐主体的变化也体现了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平安建设,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向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转变。

   方式之变

   对黑拐枪、盗抢骗打击常态化

  去年,北京金水桥暴恐案、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等一系列暴恐案件宣判。

  据政法部门介绍,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等一系列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惩处各类违法犯罪,再次向犯罪分子传递强烈信号:对待威胁百姓安全的各类案件,始终保持依法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查严惩、除恶务尽。

  去年11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中央政法委再次谋划“平安中国”建设。有学者观察,这意味着平安中国建设,将主要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来推进各项工作。

  孟建柱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平安中国建设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比如,针对“信访不信法”难题,各地政法机关依据中央精神,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努力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弃访转法”。

  针对现状,孟建柱说,今后要全面落实广场、车站、机场等重点场所的网格化巡逻力量,完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点部位的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实现对各类治安区域全覆盖。

  此外,坚持专项打击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建立对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的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

  “把法治方式贯穿于平安建设全过程。”孟建柱说。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