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川民企接班人培训班课内外 平均年龄29岁
6月14日,第二期四川民营经济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在京结业。两年来,两期培训班共培训四川新生代企业家80名。
他们不喜欢被贴上“富二代”的标签,大多具有海外留学或培训经历。未来5-10年是民营企业掌舵人新老交替的高峰期,对他们来说,守业与创业同样艰难。
本次培训保证了每个市州都有人选,最小参训者是22岁的刘育凤。
他们在“红色教育”中感触很深,学员李世尧写下诗句:“面向西柏坡,面对白洋淀,我扪心自问:生在民族复兴时代,我们拿什么回报先辈?”
“我们这个新生代团体刚涉足社会,还有很多力所不能及的方面,一切要从修身开始。”6月14日,第二期四川民营经济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结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为期10天的培训,让“中国兔王”的接班人任杰感触很深。
与任杰类似的是,第二期参训学员中有43人是“子承父业”的“民企二代”,另有7人是自主创业的“创二代”,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让他们在培训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碰撞出许多火花。
他们不喜欢被贴上“富二代”的标签,他们期盼能与父辈平等沟通交流。他们大多有着海外留学或培训经历,他们深感背负的责任重、压力大,对企业发展有着许多新想法。在外人看来,他们拥有一切似乎是命运青睐,然而对他们来说,守业与创业同样艰难。
2013年6月,由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联合举办的首期民营经济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开班。今年6月,第二期培训又成功举行。两年来,两期培训班共培训四川新生代企业家80名。为什么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培训?怎样的培训是他们急需的?这群充满个性的年轻人是否在培训中有所转变?带着诸多好奇,记者深入探寻“民企二代”培训班课内课外的故事。
1、为什么培训?
虽有国际化视野,却缺少中国特色情商
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我省涌现出了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宏达集团刘沧龙、通威集团刘汉元等老一代民营企业家。如今,民营经济已撑起四川经济半壁江山,但未来的转型发展还要看新生代。
“新生代企业家的培养不仅是民营企业的‘家事’‘私事’,更是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省委统战部经济处处长孙宁说,随着时间推移,一大批民营企业已进入掌舵人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从现在起的5-10年更是民营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时段,“新生代民营企业家能否顺利接班和健康成长,关系到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生代企业家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后,他们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独立性思维强,受教育程度高。孙宁给出了一个调研数据:新生代企业家平均年龄约30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64%,有海外留学或培训经历的占58%,其中77%的人希望能与父辈相互沟通,带领企业转型升级。
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都在用培训或挂职锻炼的方式来集训民营企业家,四川是西部大省,组织培训刻不容缓。
“在他们身上,世界元素多而中国元素不足。他们在国外培养了世界型的智商,知识已经达到国际化水平,却对中国特色的国情了解不够多、理解不够深,阅历经验有待积累。”孙宁说,“所以这次培训以培养中国特色的情商为主。”
新生代企业家自身也对培训有着渴求。1990年出生的任杰,在父亲任旭平因病逝世后才辞去在国家部委的工作,回来接手旭平兔业有限责任公司,距今不足3个月时间。“我回来接管企业,希望能通过这次培训拥有‘落地’的技能,并借此与同龄的接班人交流互动,让各自的发展理念和经营之道互相碰撞,对自己有所启发。”任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