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功夫”做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是一种形态,反映着一定社会背景下的公民素养与社会发展水平。德为立国之基,树人之本。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尊重群众实践,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历史规律,明确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四项重点任务,为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提供了重要价值规范。当前,要破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要抓好党员干部等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广泛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载体,坚持“四下功夫”做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在扩大舆论宣传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道德能力,包括道德自觉、道德自检以及道德自律。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党委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与舆论引导,要利用大众传媒,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引导,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体系,要占领新媒体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引导理性积极的道德舆论,对突发道德现象引发的舆情危机启动应急处理机制,联合主流媒体、权威媒体以及公众人物参与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诚信、友好、公平、信任、善良、勤勉、拼搏、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公民遵循社会道德规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视自我,从而养成修身、正己、自律、自查的良好道德习惯。
坚持身边小事做起,在培育文明新风上下功夫。培育新时代的合格公民,要以教育引导“开路”,以制度约束为根本保障。采取教育引导的方式,使公民从被动接受道德约束逐步蜕变到主动提高道德标准,扩展道德境界,将自己塑造为争取道德主动、拥有道德自觉的人,要利用不同形式的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公民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四个自信”相适应的道德标准,形成公民道德心理,从而使新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笃实前进,发挥家长、对社会具有积极的道德带动作用,要在学校中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采取案例教育和榜样示范教育等方法,增强少年儿童对道德的理解,使其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道德的力量,要广泛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公益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关爱空巢老人等实践中,增强对道德的感悟,体验道德的力量,广大公民要积极参与思想道德建设,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坚持道德自觉与道德自律,展现出新时代公民的道德素养和精神面貌。
坚持思想品德建设,在弘扬民族时代精神上下功夫。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当前,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全体人民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进一步增强道德文化转化能力,主动形成具有崇高思想道德精神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要开展长期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企业思想道德激励机制,采取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的方式,培育企业道德标兵,打造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队伍。
坚持良好家风教育,在建立家庭道德上下功夫。家风既体现一家之风,更体现一国之貌,只有将小家的道德环境治理好,才能使“大家”在世界领域立威、立信。要广泛培育家风文化,引导公民塑造道德家风。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感染、相互提醒,自觉加强道德方面的相互监督和相互教育,实现家庭成员的整体进步。要使公民形成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与民族责任的道德理想和使命,在新时代做一名表里如一、知行一致、道德高尚的优秀公民,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子美好心灵;自觉传承中华孝道,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长辈关爱之情,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以开展“邻里守望,情暖人间”为志愿服务载体,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