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读:器官捐献 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图)

17.11.2015  17:31

   海都深读·第六十六期

   器官捐献 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我只是希望他的眼睛能再看到这个世界,他的心脏能再跳动。”张元章想让更多人理解器官捐献

  闽南网11月17日讯 泉州南安官桥岭兜村,山路半坡上立着一栋两层半高的砖坯房。

  一砖一瓦翻盖起这栋新房,59岁的海都发行员张元章不知流了多少汗。他只想让唯一的儿子能娶个媳妇,过上寻常日子。可上个月,30岁的儿子张志昂在安徽遭遇车祸脑死亡。老张含泪劝说悲痛的老伴,签下自愿书,捐献了志昂的器官,让一名肝衰竭患者有了生存的希望。

  前天早上,他和老伴捧着儿子的骨灰,还有一本荣誉证书,回到这栋让他们伤心的房子里。如果儿子没死,今年年底,这里将会办一场热闹的婚礼。

  “我只是希望他的眼睛能再看到这个世界,他的心脏能再跳动。”这句话,老张跟来家里安慰的亲人、同事、朋友不知说了多少遍。原本,他不愿接受采访和拍照,不想让别人觉得,他在炫耀儿子捐器官的事,不想有人在背地里议论。

  捐完志昂的器官后,有人从北京飞过来找他,想花40万元买志昂的肾,还会让移植者认他当干爹。“我是捐献器官,不是卖器官。”他坚决拒绝了,很清楚买卖器官是违法犯罪。

  2011年至昨天,全省共实现器官捐献70例,今年已实现31例。在泉州,从2011年首例捐献开始,一共实现器官捐献16例。加上前日与昨日刚刚完成的2例,今年内泉州已实现10例,排名省内第一。而另一个数字是,在省内排号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达到1000多人。

  正是想到那么多人在等待器官救命,器官是那么稀少宝贵,张元章才拿起志昂的荣誉证书,站在记者的镜头前。

  雪落无痕:感动,致敬,好人一生平安!

  Lila:很多人都有个公益梦,都有颗造福社会的心,可是真正行动的有几个?能像他们这样发展出第二种人生的又有几个?致敬!

  许:我也想像他们一样,愿意一起参加救援!

   父亲走了 但他救了4个人

  10月31日晚上6点,泉州洛江池透村像往常一样安静,除了祠堂,光亮中传出悠悠的哭声。

  夜幕下,村里来了3位穿白大褂的医生,在祠堂里进行一场不到10分钟的手术,取下52岁陈金炎的一对眼角膜后,在他的遗体前深深鞠躬。陈双叶有些释然,父亲去世前一直念叨的事,终于帮他完成了。

  对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家属们来说,这一刻虽然悲伤,可能还有些反对的声音,却意味着亲人的生命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在世上延续,显得庄严而神圣。

  石狮永宁公园有一座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镌刻着捐献者的名字,供大家缅怀纪念(石狮红十字会供图)

   临终,他写下3个电话,第一个是红会

  捐器官,是陈金炎3年前做的决定。当时,他突然通知在外打工的女儿回家签字。“我伯伯和姑姑最开始是反对的,后来被他说服了。”陈双叶说,父亲的理由是,人死了一把火烧了,不如捐器官救人,做件好事。吃惊之余,陈双叶没有反对,她知道父亲脾气拗,决定的事情谁也无法改变。

  陈金炎11年前查出肝硬化,后来成为肝癌。偶然听人说,人在离世时可以捐献器官,移植给那些重病患者活下去,他就想捐。

  3年前,他的这个决定成了村子里的议论话题。“人死了还要开膛破肚,何必呢?”“人都没了,捐器官救人也不错。”有赞同的,也有摇头的。没过多久,一切回归平静,陈金炎的病情却急转直下。

  上个月,陈金炎病危住院,开始交代一些事情。第一件事就是,等他走了,要第一时间通知红十字会。

  在医院那几天,陈双叶觉得父亲变得很唠叨,聊起了很多往事。“他平时不喜欢吵吵闹闹。但只要一件事情没做,他心里就时时刻刻记着。”

  出院回家后,陈金炎在屋子里找不到写有红会电话的纸条,托人查询,给红会打去电话,说起自己的病情。他在一张纸上记下了3个号码,第一个是泉州红十字会,第二个是一名教友的,还有一个是朋友的。他把纸条放在房间的抽屉里,交代女儿,一旦自己走了,要立马打电话通知红十字会。

  10月31日下午,陈金炎倒下了,老中医把过脉,摇了摇头就走了。陈双叶赶紧通知伯伯和父亲的教友,在祠堂里送走了父亲。

  两三个小时后,红十字会和医生来到村里。悲伤中的双叶这才想起,慌乱中没有通知红十字会。后来,她才知道,父亲生前除了交代她,还再三叮嘱兄弟和教友,帮他完成心愿。

   我们不管别人怎么说,只想简单做好事

  在德化县城,28岁的郑玉春带着3个女儿,还有肚子里即将出世的孩子,租住在70元一个月的屋子里,一下雨墙上就漏水。

  今年6月23日晚上,女儿们最后一次跟爸爸出去玩,就是去看房子。“他说原来的房子条件不好,女儿经常感冒中暑,那天下班早,就带着我们一起去找房子。”玉春说,第二天一大早,丈夫林国礼就被送进石狮华侨医院,再也没有醒来。

  年幼的孩子们还不知道,她们的爸爸很伟大,救了4个人,还是在泉州第一位捐献器官的本地人。看着在屋里玩闹的女儿,郑玉春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她爱孩子们,希望孩子们能开心快乐地长大,等她们长大了,再告诉她们爸爸的故事。

  她不知该和孩子们说,爸爸为什么会那么突然就走了。那天晚上,国礼说有点头晕,早早就睡下了。夜里10点多,肚子饿醒过来,他还吃了一碗稀饭。睡下没多久,他起床呕吐,再次睡下。直到第2天清晨,玉春看着床上的丈夫睁着眼,流着泪,怎么喊也没有回应。

  到医院时,国礼已经深度昏迷,失去自主呼吸,严重脑出血。两天后,医生宣布国礼脑死亡。“大哥大姐说可以捐器官救人,跟我商量,我觉得可以,就捐了。”玉春说,当时没有犹豫,只是觉得能救人,那就捐吧。

  签下器官捐献协议书后,6月27日上午,专家组医生完成器官摘取手术,将林国礼捐献的心、肝和肾紧急送往福州,挽救了4名病人。医护人员仔细地把国礼的遗体外观复原,穿好衣服,向他鞠躬致敬。

  办后事回到德化农村老家,亲戚们惊讶地质疑:“人死了,你们怎么敢这么做,怎么还把那些东西掏出来?”

  “我们不管别人怎么想,只是想简单做好事,能救一个是一个。”国礼的二哥激动地说,“如果是我,我也愿意捐出来,甚至把身体捐了,让医生们去研究,怎么把脑死亡治好”。亲戚们听了解释,慢慢能理解了,在老乡微信群里,大家说起这事,也是赞同者居多。

  这4个多月来,在家照顾孩子的玉春,两次梦到了丈夫。梦里,他总是笑眯眯的,一次坐在床边喊她起床,一次做了一桌好菜给孩子们吃,模样跟平常一样,就好像他还在家里,一如既往照顾着他们的家。

   帮丈夫捐献,救了4条命,还让4人重见光明

  说起科室里的第一例器官捐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玉琪印象深刻。她当时很受感动,并从那时起关注器官捐献工作。今年,她成为福建省器官移植学会的常务委员。

  2013年3月,科室里送来一名工伤的四川建筑工人曾先生,经诊断已脑死亡。曾先生的妻子很悲痛,却主动找刘玉琪说,想把丈夫的器官捐献出来。

  “当时对这项工作并不了解,打了很多电话,费了不少周折,才联系好有关部门,不像现在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渠道。”刘玉琪对病人妻子的决定既惊讶又敬佩,询问原因后,更是感动。原来,捐器官是曾先生在出事半年前偶然说出的心愿。当时,他看到电视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何玥去世前留下捐献器官的愿望,感动落泪,表示自己也愿意如此。

  当时,曾先生的妻子和一对儿女坚定要为他实现心愿,可是遭到曾先生的弟弟和其他家人反对。

  “顶着压力,曾先生的妻子和女儿签下器官捐献协议书,捐出他的肾脏、肝脏、心脏和眼角膜,成功挽救了4个人的生命,又让4个人重见光明。”泉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小郭说,捐献后那一年,他接到了曾先生妻子的来电。她回四川老家生活,却不时被亲戚质疑,埋怨她把丈夫的器官“卖”了,一肚子的委屈没处说,只好向泉州红十字会倾诉。小郭说,其实,以他们家的情况,是可以申请红会补助的,但当时,曾先生的妻子婉拒了,她只想完成丈夫的心愿,“如果有人不信的话,可以到泉州来求证,我会帮助她证明清白”。